右翼媒体推波助澜
《诸君》杂志等报刊为右翼政客和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出声发气的场所。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文章开始提到的对中川昭一的采访中,《诸君》提出的问题蓄意恶毒,这正是《诸君》杂志的一贯风格。自1969年创刊以来,《诸君》杂志一直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为日本右翼反华提供阵地。
据专家考证,“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最早就见于《诸君》杂志。1990年,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龙秀在《诸君》杂志上发表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一文,从国力角度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敌人。从此,“中国威胁论”的各种说法不断推陈出新,而《诸君》杂志更是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国。从2001年开始,推出许多专辑否定南京大屠杀。此外,该杂志在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对中国极尽非难。2005年底,《诸君》推出一个叫做《中国这样说的话,我们就这样反驳》的专辑,聘请日本反华先锋共计20多人叫嚣要破解“历史的谎言”,要求除小泉首相以外的国民必读。言下之意,小泉首相和他们是一样的,就不必再读了。2006年9月号的《诸君》又推出右翼学者的言论,说是“中国打靖国牌、孤立小泉的计谋已经失败”。尽管不断靠惊人之言吸引人气,但《诸君》在日本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经营数十年,目前发行量不过几万册。
除了《诸君》之外,产经新闻社所属的《正论》杂志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右翼媒体。“让中国沉默”、“中国潜水艇的威胁”等文章标题就充满着火药味。日本的朝日电视台每周一都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论题经常与中国有关,一些右翼学者轮番上阵,围绕“中国威胁”大做文章。曾有日本学者撰文分析说,这些经常发表反华言论的政客、学者是把中国当出气筒,表明了对日本现状的强烈危机感,他们所感到的危机一是日本国内秩序的崩溃,二是日本在世界上的孤立。
大多是旁枝末流
日本民众似乎习惯了日本政客把“中国”挂在嘴边。记者周围的一些日本人表示:政治家说什么让他们说去,我们还是照样去中国旅游。但也有人表示担心,说中国似乎真是个“让人看不明白、有些可怕”的国家。比如,2005年日本媒体大肆渲染“反日游行暴行化”,有人就把原订好去中国的机票退了。对于日本政要不断提到的中国“不透明军费”问题,许多日本人觉得政治家有些疑神疑鬼,自寻烦恼。日本商店里到处都是“中国制造”,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中日都已是密不可分。但也有人充满疑虑地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应比日本强得多吧。
一项有关性格基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人中,有想法又主动的L型仅占1.8%,而被动顺从的S型达到约70%,其余为中间的L/S型。也就充分说明了日本社会极少部分的人领导了大部分民众。有专家指出,在此基础上,如果日本媒体只报道表面事实,没有深度剖析背景原因的情况,一些国民容易轻信一些政客之言,即使这些话并不符合事实。解开这个症结需要增加双方的交流,事实也表明,去过中国的人想法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环球时报》记者就日本政客爱打中国牌问题,专门采访了数位日本媒体人士。他们大都认为,那是日本政治家重视中国的表现,对中国的发展有些担心,因此有时措辞强烈罢了。有人分析得深刻些,认为日本一些政客之所以产生“中国威胁论”,是因为冷战的威胁消失后,日美合作把防卫战略重点转向台海和东海,理所当然地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他们内心充满了同中国大陆发生冲突的恐惧感。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不少日本媒体记者都表示,自己所在媒体与《诸君》、《正论》和《产经新闻》那样的右翼媒体是划清界限的,今后要更加客观报道中国。在日本一所大学任教的一位华人教授说,日本政客打中国牌,渲染“中国威胁”,根本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中国日益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而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明显失落,丧失了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本国民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些焦躁,所以部分激进政客希望借突出“中国威胁”来唤起日本国民的危机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当然,这部分人并非社会主流,只是旁枝末流之辈。(驻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刘畅 林雪原 林梦叶)
(来源:《环球时报》2007-03-05 第07版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