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9月16日下午,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举行了一场中日媒体对话的分场讨论。本来,讨论内容以由主办方中国日报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报告为基础,讨论如何“谋求中日的相互理解”这一主题。会上,双方代表谈到了2008年河北省天洋食品公司的冷冻饺子造成日本消费者食物中毒后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的问题。多名日方代表认为饺子问题的发生,成为舆论调查结果所显示的2008年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印象转差的直接原因之一。熟悉日本媒体运作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黄星原提出不同意见。黄星原表示,部分日本媒体或个人,把原属于食物产品质量的问题复杂化,放大炒作成为一个影响日本人对中国印象变坏的政治事件。他说:“日本媒体经常批评中国,而我经常批评日本媒体。”
黄星原进一步分析:舆论调查结果之所以让人吃惊,主要是和我们努力的方向背道而驰。中国努力的方向是要让中日双方增进相互理解、增加相互好感度。日方实际上也朝此方向努力,但双方努力的结果却截然不同,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转好,日本人对中国印象的转变却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既然中日双方都承认,一般民众获取对方国家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媒体,那么日本媒体向日本人传递了什么信息,导致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印象的转变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呢?有一些日本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不够全面、客观,甚至有把“小事炒大,大事炒炸”这种故意放大报道中日间一些小问题的行为,导致日本人对中国产生负面印象。以今年发生的饺子问题为例,这本来不是一个政治事件,如果说饺子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应该由食品质检部门来处理;如果说饺子问题涉及到一些刑事上的责任,那更应该交给公安部门来处理。但现在媒体扮演了替代这两个部门的角色,并且在报道前就预设了结果,再进行情绪化的炒作,最终导致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复杂,所以到现在还没能很好地得到解决。日方认为中方拖拖拉拉,中方则认为日本把问题复杂化,造成解决难度的增加。本来饺子问题不是一个大问题,更不是政治事件,遗憾的是,它被某些媒体或一些人政治利用后,影响了日本人对中国产生坏印象,那么,它的的确确就变成了大问题,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论坛上,有日方代表发言指日本媒体往往站在一个反对者的角色来对政府发表反对声音,所以日本政府虽然也想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却不容易说服这些媒体。针对这一观点,黄星原表示,世界各国的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媒体肯定有和政府想法一致的地方,也会有监督政府工作这方面的作用。媒体的这种角色定位,中国也一样。但这不等于说媒体就是扮演反对党的角色。所以,把媒体和政府完全对立起来这一看法,多少让人觉得奇怪和怀疑。再说,媒体报道原则要求客观、公正,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发展,媒体却为反对而反对,那岂不违反了媒体报道原则?岂不意味着这种媒体的立场是站在正确的对立面吗?日本政府有责任用事实告诉日本人民:部分日本媒体或者有些人,往往打着“反对政府”,“发出与政府不同声音”等冠冕堂皇的大旗,实际上处处给中日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我相信政府这种做法才是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特约记者李莹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