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采取“积极参与”态度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 2008-10-28 18:3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呼吁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态度参与重建国际金融秩序,重建国际储备货币体制,修改国际金融规则。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等经济学家在参加北京举行的一个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后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提出了上述建议。

汤敏认为中国应该争取将人民币纳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以美元或者少数货币为主的,不受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要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不但是从其他国家利益,从美国利益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定下来,还跟黄金挂钩的,现在这几个国家完全根据国内的利益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那么它的储备货币的模式很可能未来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也解决要定一些新规则,甚至更多的货币应该进入国际储备货币的篮子里面,像这些规则可能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他同时建议中国政府应该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国际货币储备体系,跨国资本流动监管,建立国际间重大问题谈判协调机制,国际金融仲裁机制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准备谈判应对口径。

同时,汤敏还认为,中国在准备和国际社会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时,还要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要在重建和谐、有序和安定的新秩序中有所作为,”汤敏说。

郭树清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引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新建立或改造,以及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我认为也到了这样的时候,”他说,事实上,如果算上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国已经在很多年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熟输出国。那么现在情况当然不一样了,他说:“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是既不要太冒头,但是也应该积极有所作为。否则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我们很多的利益,那么也丧失了我们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但郭说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我们金融体系的总体水平还是落后的。就是在很多具体的方面,特别是金融企业的管理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金融监管还有很大的距离,货币政策、调控方面也有很大的距离。

郭树清强调说:“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总体上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是很落后的,很不健全,我们金融服务的水平,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在全世界上的排名还是很差的。”

汤敏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应该是一个大改组,大变化的契机。格林斯潘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危机,那么它也必定伴随着百年未遇的机会和原因。对中国来说,应该研究危机过后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特别是世界规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的意义特别重大。

“我们进入国际社会是在按照既定的规则办事,所有的贸易、金融规则都已设定,我们只能按照国际惯例来办事,有很多惯例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当然也有一些对我们不利。不管怎样,有几个方面肯定要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汤说,“这些机会对中国意义重大。但是,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们就要尽快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

当这个机遇来的时候,第一,我们到底要什么?在这种新的规则里面,什么是我们未来30年、50年的最大利益,我们要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些东西,以及我们怎么样去参与?

汤敏建议说,“这些很多很多的技术上的细节,如果我们准备不好的话,一旦开始重新谈判了,或者说要求我们提出我们的建议的时候,我们拿不出很好的东西来,就可能丧失机会。我想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时候需要再往前多想一步,早走一步,这样才能处于有利的地位。”

(中国日报记者 付敬)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