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三看”建起天蓝水清腰包鼓的生态家园
[ 2008-11-07 21:2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眼下,在淮安市依托环境,抢抓机遇,建设美好生态家园,已成为 540 万淮安人民的共识,节约水电、减少白色污染、减少汽油消耗正在成为城乡居民的自觉习惯。自 2002 年淮安市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以来,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城乡联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累计投入 75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 、2007 年度,淮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省先进水平,2008年8月,淮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如果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但人居环境恶化了,老百姓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物,那就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广大人民的犯罪!”淮安市请群众“三看”,以检验科学发展的成效: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流水清不清;三看老百姓口袋鼓不鼓。在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探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护型的科学发展道路。近年来,全市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去年又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寻找一个平衡点,坚定创模工作目标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腹地,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历史上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 现在到淮安的人都不由地被淮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吸引,穿城而过的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河水清澈,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碧树高楼,真正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 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对实现淮安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 年 7 月,淮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2 名市委分管领导和 3 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28 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指挥和组织“创模”工作。2004 年 6 月,淮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制订下发了《淮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将创模工作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涉及创模工作的 28 个部门,并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责任的“两书”,对创模和环保工作开展不力的,其党政领导班子要上交检讨书,造成严重后果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主动递交辞职书。同时建立了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制订了《淮安市“创模”宣传教育方案》,突出社区、学校、企业、村镇四个层面,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环保部门开展了以环保“四进”为核心的“环保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参与者遍及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近 10 万户家庭。全市建成了省、市级绿色社区 12 个。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建成省、市级“绿色学校”63 所,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 80% 以上;每年为企业举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培训,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 ISO14000 认证,并在全市 200 多家企业中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全市村镇广泛开展了环保宣传标语竞赛活动,共设置环保宣传标语 2000 多条。有关部门在主街道、城市出入口等显要位置设置 40 多处大型广告宣传牌和 500 多条标语、横幅等,发放“创模”宣传画册 50 万册,在全社会形成了抓创建、促环保的浓厚氛围。

几年来,围绕创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环保优先的方针,淮安市已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27 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2006 年 9 月,全市“创模”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

打造两张“特色牌”,发掘生态旅游资源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既能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又能使自然资源为我所用?创模工作对淮安的发展和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创模工作为契机,发掘生态旅游资源,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前不久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 :“淮安要打出‘淮扬名菜香天下、美丽清纯洪泽湖’的牌子”。这正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的切入点。

淮安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菜系之一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淮扬菜之乡,现存淮扬菜名点 1300 余种,其中文楼汤包、盱眙手抓龙虾、洪泽湖活鱼锅贴等风味小吃名扬海内外。从 2002 年起,连续6 年成功举办“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累计吸引游客 100 多万来淮安观光。

同时,淮安市利用 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盱眙第一山和铁山寺国家级森林公园 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和生态宾馆;利用 “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 、恩来故里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设历史古迹游;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生产特色旅游食品、生态工艺纪念品等,拉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 发展壮大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餐饮旅游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景点达 60 多处。生态旅游业接待游客 731.3 万人次,实现收入 60.8 亿元,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水清岸绿旖旎地,神清气爽新淮安。打造生态家园已经成为淮安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一张王牌。

坚持三个“绝不能”,让污染企业无处遁形

“不能把劣迹当成政绩”——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的话掷地有声:“要对淮安这块美丽的土地负责,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坚决提出了“三个绝不能”: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给老百姓带来长久的祸害,绝不能让污染严重无法治理的项目进入淮安。

淮安市严把经济发展规划关,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做到超前规划,针对传统产业存在的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可持续增长能力弱的问题,按照“有选择地退出一批、有重点地扶植一批、有步骤地放开一批”的思路,几年来关停、淘汰了 40 多家污染严重、治理得不偿失的企业;完成了 60 多家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电厂等重点大气污染源新上了静电除尘、脱硫设备。在产业布局方面,加快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建和扩建的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那些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的重点污染源企业迁出了城区。涟水县对 20 个小制革项目全部予以关停。 其次严把项目管理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严重的项目上马,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几年来,先后否决了 200 多个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

同时,开展了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 , 市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批污染超标项目,清河、盱眙、金湖不得新上各类化工项目。对 164 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强制淘汰关停一批污染严重而又治理无望的企业和项目。按照“管理规范化、运营市场化、监控自动化”的要求,对所有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限期治理。几年来,先后对 100 多个工业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累计投资 3 亿多元新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市区江苏安邦集团投资 2000 万元、江苏诚意药业公司投资 1000 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等相继建成投运,实现了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稳定达标排放。通过强化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安邦集团、江苏天士力制药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不仅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排头兵,而且也成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示范点。 加强城乡大联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淮安市清浦区的富春花园小区、清河区利苑新村、华能小区,居民主动将垃圾分类处理,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小区内有关保护环境、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语随处可见…… 这些只是在建设生态家园工作中群众积极参与,城乡联动争做贡献的一个个小缩影。

在淮安市区和各县城区,广大群众发扬主人翁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机关、企业、校园、小区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城市“牛皮癣”消失了,建筑工地上再也看不到尘土飞扬、渣土洒漏的现象,尾气超标严重、排放着浓浓黑烟的车辆不能再上城区的道路,小锅炉也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热水运送车在市区绿色通道上忙碌,商场、超市积极响应“禁塑”号召,宾馆、饭店也不见了油烟污水,居民积极响应家庭节电和循环用水、按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再利用垃圾……越来越多的群众更加主动地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勇做环保卫士。

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涟水县樊卜村,自樊卜村推行“三结合”和“一池三改”模式建成沼气之后,从根本上改善了卫生环境,农民住上了楼房,看的是彩电,用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沼气,吃的是无公害农产品,呼吸的是新鲜空气…… 像樊卜村通过“猪沼菜”生态模式而改变环境的,目前已遍布了涟水县所有乡镇,涟水已成为 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和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淮安市像涟水县这样的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达446万亩,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434个;建成沼气池8万多个,其中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2600多个,日处理生活污水5万吨。

淮安市的所有乡镇、村都在扎实开展新一轮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的农村“三清”工作,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扎实推广“猪沼菜”生态模式,全体农村党员带头做好秸秆禁止焚烧和再利用工作,承包农村河道、水塘、道路的清理保洁任务,努力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使广大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4 个、森林公园 2 个、绿色学校 1 个;省级 生态农业县 1 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7 个、“新农村生态家园村” 1 个、绿色居住示范点 23 个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 14 个。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淮安正在以“一月一变、一日一变”的速度不断“更新”,面对更加净化、亮化、美化、绿化的崭新面貌示人的新淮安,淮安市委、市政府有了更深入的考虑:责立于心,惠泽于民。想方设法让群众喝上纯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睡上安稳的觉,腰里的钱包鼓起来,这便是淮安市领导不懈努力与追求的目标。而今,淮安市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同时,已开始创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正在向“城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迈进。

(环球在线:李卉)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