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一场里氏7.3级的地震给海地带来的损失似乎要比发生在其它国家来得惨重。稍微把目光向东移,海地的邻国,同属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多米尼加,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糕。
“海地一贫如洗,整个国家几乎陷入绝望状态,而多米尼加共和国则呈现出一派繁荣、健康的景象,” 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帕特•罗伯逊评论说。美国《时代》周刊称,虽然帕特•罗伯逊之前的一些言论备受世人指责,但此次讲话明显理智胜于情感。海地和多米尼加的差距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联合国公布的人权发展指数显示,在接受排名的182个国家中,海地排在第149位,而其邻国多米尼加则排在第90位。
只要你向东跨越那条在地理上似乎没有意义的笔直边境线,进入多米尼加共和国一边,民众的寿命预期马上就增加13岁,达到人均寿命74岁。与此同时,多米尼加的财富也是自己这位“穷邻居”的7倍,海地的人均日收入只有1.25美元。
海地人经常讲一个故事:当西班牙人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时,他们为了把东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奉献给上帝,便把西部的海地拱手交给魔鬼。如果你考虑对比两国的真实境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普遍相信这一神话了。
海地有着苦难而悲壮的历史,自古就一直是印地安人生活繁衍的地方。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伊斯帕尼奥拉岛。1502年该岛被西班牙据为殖民地,1697年西班牙同法国签订条约,把该岛东部的西班牙属地称为圣多明各,而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为摆脱殖民统治,海地人抗争了几百年。
直到1990年,海地人才通过自由选举选出了自己的总统。2006 年,海地的左翼政府还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该国穷苦人有一个全新开始。然而过去4 年中当局取得的进展少得可怜,整个国家仍然是一片混乱。
不过,即使1月12 日的灾难不发生,海地也已经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8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6%的人营养不良,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成人文盲率为47%,多少有一份工作的人只占25%。
海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长期的政局不稳关系很大。多米尼加共和国一向能够大赚游客的钞票,而同样拥有温暖气候和加勒比海滩的海地,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却被多数外国人视为“危险国家”。为帮助海地当局维护秩序,联合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不过,海地糟糕的状况仍然持续。
“即便魔鬼放过海地,这个国家的苦难也深重而悠长,”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亚历山大•西尔弗在《双国记——海地与多米尼加》的文章最后写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方颖 编辑:刘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