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审阅评估《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清沈复著《浮生六记》卷五)原件专家认证会,于9月11日上午在京召开。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经过缜密研讨,确认了文中所记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作者在使琉球途中与在琉球所见所闻的6200余字出自古典《浮生六记》卷五初稿《海国记》。文中明确记述了古钓鱼台(岛)归属中国。
《浮生六记》为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有极大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为后世文学界公认为“小红楼梦”。该书最后两卷,即五、六卷在流传过程中佚失。
台湾学者蔡根祥在为增补版《浮生六记》作的前言中写到:“根据抄稿中‘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一段描述,也可以进一步证明,‘钓鱼台’原本是属于清廷的领土。换言之,《海国记》中所记,足以证实‘钓鱼台’本来就是我中华的土地。这一观点是彭令先生所强调的。” 蔡根祥教授在11日的会议上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
会议现场
山西古籍收藏者彭令于2005年秋,在南京购得清人钱泳的杂记稿本《记事珠》。翻阅大量史料文集后,彭令认为,稿本中所抄《册封琉球国记略》、《琉求国演戏》等记述出自名著沈复《浮生六记》卷五初稿。
经发现者彭令及两岸学者历时五年,多方考证,确认该稿本为《海国记》原文无误。
相关部分篇章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部收录,增补至2010年4月版的《浮生六记》中出版发行。
据审阅会组织者介绍,举办此次会议,意在通过对《海国记》的研究认证,使得古籍经典发挥其应有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参考价值。
发现者彭令(图中带帽者)向与会嘉宾展示手稿原件
本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对一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进行非法拦截并登船检查,后将船上中国船长逮捕,并讯问14名中国船员,引发中国强烈抗议。目前,被捕中国船长已由日本检方决定扣押十日。
认证会当日,主办方邀请到了海峡两岸文学及经典古籍方面的顶级专家,其中包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教授,著名文献学家郑伟章先生,《浮生六记研究专家》、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蔡根祥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金灿荣教授等。
附:《海国记》中关于钓鱼岛描述原文至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按:误,应为十二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墙而飞。是日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虯形,古名琉虯,以形似也。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马立尧 编辑: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