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巴基斯坦否认窝藏拉登 十年前与美密约曝光|难挡威廉哈里“诱惑” 85岁英女王也买iPad2|美首例“全脸移植”患者露面 再感受女儿亲吻|
时政>周边亚太>东南亚
新加坡大选:瓶水终有满溢时
2011-05-10 08:29:19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11年新加坡大选落下帷幕,自1965年一直执政至今的人民行动党再次毫无悬念地获胜,在87个直选议席中获得81席。

尽管自独立伊始就实行普选,但在李光耀的精心设计下,新加坡大选在更多时候被国际上看做“民主花瓶”:人民行动党占尽规则优势,反对党本就孱弱无比,再加上被套“小鞋”,更是未战已败,未败已怯。在今年3月以前,反对党全部议席数被宪法约束为最多6席,而直选议席近几届反对党一直只能获得2席,甚至直到2006年,反对党还在总共84个直选议席中只能凑出47个挑战组,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获得的议席高达37个——即使如此,已被当时的新加坡政论家惊呼为“反对派前所未有的积极参选”了。

新加坡的直选“花瓶”程序设计可谓煞费苦心,除了前述宪法中的反对派“席位帽”外,多达12个议席为官选或非选区议员,实际上由人民行动党任意指派;在直选议席中,相当一部分被以“种族平等”的冠冕理由划入“集选区”,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集选区数量不断上升,最终达到3/4的上限。在这种集选区里,4-6名议员必须组成团队参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且团队中必须包括特定民族的成员,这对势力单薄的反对党而言,无疑是极苛刻的要求。除了这些“硬杀伤”外,选举法中对竞选造势宣传缺乏限制、约束,这显然有利于掌控传媒、资源丰富的执政党。

在独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显然缺乏公平的“花瓶选举”并未受到多少非议,这是因为人民行动党政府治国有方,新加坡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占人口大多数的华裔对政治活动兴趣也并不大;但随着时代的推演、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行动党的世代交替,新加坡民众的政治热情日渐高涨,对这种“花瓶选举”也越来越不满意,要求更多政治选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自上届选举起,李显龙政府就开始缓慢地推行政治和选举制度改革。此次大选前,这种改革的速度有所提升:今年2月24日,新加坡公布选举“地图”,宣布削减集选区,增加单一选区,并减少集选区团队人数;3月,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反对党议员人数从“最多不得超过6名”变为“最少不得低于9名”,反对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不仅如此,选前还规定了所谓“冷静日”,选前一天的竞选造势和宣传活动都被禁止,这些显然有利于反对党。

与此同时,反对党的力量也在壮大:上届大选参选反对党仅3个,而本届已增至6个;上届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的席位多达37个,本届则只有5个。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同时派团队参加4个单选区、4个集选区选举,并喊出“迈向第一世界国会”口号,不仅在8个选区得票率均超40%,还取得一系列标志性胜利,如秘书长刘程强攻破外交部长杨荣文把守的人民行动党“铁选区”阿裕尼,和东海岸5人集选区的获胜等。

李显龙的风格和乃父有不少差异,在确保人民行动党掌权的前提下,他更愿意给反对党较多活动空间,尽管过程漫长曲折,但执政党显然已经意识到,时代变了,政治思想和结构也必须与时俱进。

然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新加坡选举体制中最大的弊端——得票率和议席数不成比例,却没有丝毫改观:反对党的总得票率将近40%,可获得的议席却连10%都不到,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对党和执政党势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交锋。

尽管对于选举结果,执政党和反对党都表示接受,但未来执政党能否继续容忍议席减少,而声势大振的反对派能否安于这种缓慢的议席增加,“选举花瓶”一旦满溢,各方将如何应对,都尚待观察。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婧远)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未来:人类将与机器融合?
读心术,人体器官商店,灭绝动物复活,星际飞船,人机融合,未来百年,将不再是梦想 >> 详细

论坛
击毙拉登的美国海豹突击队
美国海豹突击队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特种作战部队之一。他们个个文武双全,体魄强健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