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当年】
“情路”坎坷 有甜有苦
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两者关系也像坐“过山车”,经历了蜜月、低谷期。两国关系在反恐道路上一直磕磕绊绊。
第一阶段:
蜜月期:(上世纪80年代)
援巴抗苏 频开绿灯
1979年初,伊斯兰革命的风暴席卷伊朗,随着巴列维国王仓皇出逃,美国遏制苏联势力南下的支柱轰然倒塌。果不其然,同年圣诞节刚过,涂着红五星标志的坦克就出现在喀布尔街头。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惊呼:俄国人已经打到离霍尔木兹海峡——西方石油运输的咽喉——不到300英里的地方,“我们必须把阿富汗战争看成与莫斯科竞争中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迫切需要和巴基斯坦修复关系。作为通往阿富汗的唯一地面运输通道,巴基斯坦的战略价值实在太高,让它保持相当实力才是第一要务。
1981年,秉性强硬的里根总统上台后,立刻说服国会向巴基斯坦提供为期5年、高达3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军火、技术资料与现金通过阿巴边境,源源不断地流向阿富汗的反苏“圣战者”。
这一时期堪称美巴关系最好的时期,巴基斯坦核计划的快速推进就是明证。
第二阶段:
制裁期:(上世纪90年代)
军人上台 研制核武
反苏战争结束后,美国认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便对那些“圣战者”“弃之如敝屣”,听任他们在阿富汗打打杀杀,直闹到塔利班上台;并放任当中的一些人到巴基斯坦开办宗教学校,拼凑武装组织。
1998年,巴基斯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西方的制裁不仅使巴基斯坦的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还给一些人造成了西方有意对付伊斯兰世界的印象。1999年10月,身为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在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中上台。然而,西方国家对于穆沙拉夫政府一点儿好脸色都没有,英联邦中止了巴基斯坦的成员国资格,美国也拒绝承认穆沙拉夫政府的合法性,经济制裁的大棒也砸得更狠了。
第三阶段:
合作期:(本世纪初至今)
十年反恐 貌合神离
“9·11”事件之后,基于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价值,美国开始将巴基斯坦视为“非北约主要盟友”,不仅取消了对巴的制裁措施,而且给予巨额贷款和援助。对此巴方也表现出了积极的配合态度,不但向美国开放了境内5个军事基地以及一半以上的领空,还帮助美国及北约驻阿部队建起了过境后勤补给线,甚至直接派遣大量的部队,参与针对巴边境地区的军事清剿行动。
在这十年间,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军事和民用援助,大约有200亿美元,援助金额仅次于阿富汗和以色列。然而,巴基斯坦国民经济和安全都损失巨大。2010年,巴基斯坦国民经济增长率不足3%,还不到10年前的一半,而10年间因反恐作战和在恐怖袭击中的伤亡人数高达3.5万人。而美国长期以来的“唯我独尊”与“独断专横”之举,也为美巴关系的战略大局埋下了不睦的种子。
按照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的说法,美巴最初的反恐合作,就是在美国的胁迫之下确立的。不过,穆沙拉夫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不顾国内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答应帮助美国打击塔利班。
即便如此,美巴反恐合作仍面临现实困难。一方面,由于穆沙拉夫决定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使“基地”组织、塔利班残余势力和本国极端分子对其恨之入骨,穆沙拉夫本人多次遭到暗杀,巴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美国虽然在反恐战争中有求于巴基斯坦,但对巴国内的“不民主”打心眼里看不顺眼,拿“民主”和“人权”说事,从而削减了对巴基斯坦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