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日联合提案受欢迎 东亚自贸区建设有望提速

2011-08-15 17:07:34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8月13日在印尼万鸦老闭幕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部长会议和东亚峰会(10+6)经贸部长非正式会议上,建立亚洲区域范围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再度被提上日程。会上,中国和日本提出了加快“东亚自贸区”(10+3)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的联合提案。与会部长们就此交换了意见。会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声明指出,与会部长们对联合提案表示欢迎,同时指示各国高级别经贸官员今年11月就此召开会议进行磋商,并向部长们报告。

分析人士指出,一条以东盟为核心、以10+3为主体、逐步扩展地区多边经济合作机制的道路,目前已经更为现实地展现在东亚各国面前,建立区域范围自贸区的进程有可能提速。

多个自贸区重叠

造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由于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迟迟未能达成协议,全球范围内各种双边或者多边自由贸易协议(FTA)大量涌现。亚洲地区的FTA同样正在快速发展。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在2000年亚洲只有三个双边FTA,而截至2010年6月,亚洲国家已经达成45个双边FTA,另外还有84个FTA在谈判中。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报告说,目前全球每年签署的自贸协议,有一半来自亚洲。以1993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开端,东亚地区迅速签署大量的FTA使得国家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促进地区更加紧密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网络体系的形成,客观上提升了亚洲的经济竞争力。

然而,东亚区域内多个自贸协定交叉重叠,复杂的原产地规则、不同的关税政策和对敏感商品的不同界定等问题使企业无法充分、有效地使用自贸区的优惠。各个协议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纠缠在一起。这种由于大量FTA并存而且不兼容,造成贸易复杂化和贸易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的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经济吸引力上升

东盟逐步成为区域合作平台

近年来,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其中包括东盟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签署的FTA。东盟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合作的平台。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对本报记者说,东盟的“魅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等国具有丰富的资源、相对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以及很大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东盟国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注重发挥这些优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加强了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稳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吸引投资的政策法规,改善了投资环境。

黄靖认为,各国重视东盟有着重要的战略考虑,尤其是跨国企业,主要是受经济和市场因素的驱动。其一就是不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中国这一个“篮子”里,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而东盟各国注重吸引欧美投资,积极扩大欧美市场,当然也有希望在经济上不过分依赖中国的考虑。

但是,这种以东盟为圆心,分别与单个国家建立的FTA网络,加剧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因此,各界认为有必要在东亚推动建立以东盟为主导、以10+3为核心的区域FTA。通过区域FTA,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产品和技术标准,以避免多重FTA造成的“市场破碎”,而后再逐步吸纳新成员参加。

稳步推进10+3合作

预计东盟11月拿出具体建议

建立单一的区域范围FTA的呼声逐步浮出水面。经济学家指出,亚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具有多样性的经济区域。就FTA所能带来的贸易带动和社会福利效应而言,整个区域范围的FTA优于次区域或者双边的FTA。

东亚自贸区的倡议最早出现在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的报告中。2004年,10+3领导人曾决定成立专家组来研究建立东亚自贸区的可行性,后者于2006年提出报告,认为由东亚13个成员组成自贸区是可行的,并建议尽早启动谈判程序。在2009年举行的第十二次10+3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建议稳步推进10+3东亚自贸区建设,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正面回应,并将其写入了会议主席声明之中。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东亚各国有必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向全世界传递共同的信心,通过相互合作、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因此,加快建设东亚自贸区的倡议,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东盟秘书处市场一体化司司长苏巴什·保斯·皮莱对本报记者透露,东盟目前成立了4个工作组,研究将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整合为东亚区域的自贸协定,以及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10+6,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预计将在今年11月拿出具体建议。

分析认为,在10+3框架之下,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有两种途径或模式。一是,3个10+1交融模式,也就是通过加强3个10+1间的协调,最终实现以10+3为主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另一个模式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加上中日韩,两个板块结合起来。

然而,建立东亚地区范围的FTA和经济合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障碍。首先,地区各国要有共同的政治愿景。从日本媒体14日的报道来看,日本似更看重万鸦老会议就东盟10+6合作发表的声明,而不是10+3。这再次显示了日方对未来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层考虑。路透社的报道说,日本主张10+6框架,是为了制约“中国对东盟影响力太大的失衡可能性”。日本的立场显然会对未来10+3的深化带来影响。分析认为,尽管东盟在朝着建设共同体的目标迈进,但中日韩由于历史问题导致的相互缺乏足够信任和经济上的竞争关系,尚未建立三边或者双边FTA。第二,尽管东亚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增加了经济互补性,但是这种差异可能增加达成一项高质量FTA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识的难度。第三,亚洲地区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是一个问题。与北美和欧洲地区相比,尽管亚洲地区近年来区内贸易增长非常快,但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显示,亚洲区内相互贸易更多的是产品零部件的贸易(占全部贸易的78.8%),最终产品贸易仍然严重依赖区外市场。

多种机制共舞

东盟强调自身主导地位

东亚自贸区(10+3)是一些学者定义的最小范围的亚洲区域FTA。在过去几年间,东盟各国与中日韩之间依存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建设10+3自贸区具备良好基础条件。在一些学者看来,这是难度最小、成本最低的区域FTA模式。

然而,实现泛亚经济合作或者亚太经济合作的机制还有别的更为宏大的方案摆在桌面上。除了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外,还有APEC的自贸贸易倡议,以及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不同的合作机制齐头并进,客观上也有竞争。西方舆论甚至担心不同机制之间互不兼容,互相抵触,从而发生“大圈层”溶化“小圈层”的现象。

针对在未来区域政治、经济合作框架中的作用,东盟强调要维持其主导地位。13日东亚峰会经贸部长非正式会议发表声明,重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充进程中保持东盟核心地位的重要性。“这些扩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始终以东盟为主导。”皮莱对本报记者强调。随着东亚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力量的崛起,区域各国意识到,需要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框架促进地区经济更大发展,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如何将强烈愿望转化为现实的路径,对各方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谌融)


编辑:谌融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