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树成荫、美轮美奂的白人聚集区,到尘土飞扬、穷山恶水的维拉卡兹街,记者仿佛在看一部穿越题材的电影。电影的主角,从白人富翁变成了黑人。记者冒着被抢的危险探访索韦托,就是为了追寻着那个伟大的名字———曼德拉。
曼德拉故居,是一个占地不过6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子,门票60兰特(约合人民币55元)。这里浓缩了曼德拉的一生,对研究曼德拉本人乃至整个南非社会的演变,都非常有价值。在进门不远处的“时光墙”上,每个部分都有一块特别的金砖,记录着曼德拉在这间房子里面留下的重要瞬间,如同走进一段沉重的黑人奋斗史。正中央大写的“FREEDOM(自由)”这个单词,是曼德拉为之毕生奋斗的目标。进入房间,小小的卧室、书房里,放着曼德拉的书籍、照片、喜欢的艺术品等,阳光照进来,给屋子增添了暖暖的色彩。
虽然对曼德拉的坎坷一生早有耳闻,但在黑人导游低沉的嗓音中,我们再次重温了这个老人的传奇一生———1918年出生的曼德拉,向来以追求民主为目标,为此甚至放弃了成为酋长继承人的资格,“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哪怕1962年被判入狱、1964年被处以终身监禁,也从未动摇过曼德拉的理想。黑人导游介绍:“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不仅是因为他的成就,同样因为他的坚持。”狱中27年,让曼德拉从“愤青”,变成了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在回忆录中,曼德拉如此写道:“即使是在监狱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我也会从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但它却足以使我恢复信心并坚持下去。
正是如此,曼德拉萌生了改变南非的想法,在他看来,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种族主义者同样也是囚徒,他们“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他让南非走向民主
历史性的时刻,是1990年2月11日,那一天,曼德拉重获自由。随后的数年,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指向白人的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信服地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整个南非,从此从专制走向民主,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从统治者到一般人,白人们会不会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在南非的这几天,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白人大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从个人方面说,我们的生活没有以前那么好,肯定有些不满。不过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讲,社会在进步,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因为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当然,作为最大受益人,黑人们对曼德拉自然是感恩戴德:“他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最爱戴的人,他让我们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无论在索韦托的贫民区,还是桑顿的富人区,黑人们均发自内心地爱戴。祝福着曼德拉,正是因为这位90多岁的老人,让他们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曼德拉的魅力,源自他传奇的经历,源自他对信仰的坚守,更源自他博大的胸襟。超越种族、党派和普通人性的宽恕,帮助许许多多南非人从仇恨的枷锁中解脱,使自由的含义得到升华。十几年来,南非黑人与白人和平相处,国民经济强劲增长,国家地位稳步上升。“仁爱和宽恕是打开南非未来之门的钥匙,仇恨只能让南非继续堕落。”这是曼德拉的名言,也是他的处世之道。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