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非洲,《大公报》引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话称,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非关系高度重视,相信此访会对全面深化中国同往访国家关系,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进一步拓展中非关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指出,在非洲方面,中国会倾向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会就如何减少贫富差距、均衡发展有所表态。
此外也有评论说,习近平的非洲之行预计将延续上届政府的对非外交政策,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非洲和平与安全的关注,支持非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BBC中文网文章认为,习近平此次出访显示中国与非洲近年来更加密切的关系,在习李政府任上会再度增强。
针对中国的外交思路,美国《侨报》的观点认为,“习李”外交发“力”不避“利”。杨洁篪和王毅两位外交团队核心人物的背景,与中国外交近期遭遇的“烦心事”基本吻合。高层用意不言而喻:通过建构积极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促进热点问题的解决,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重心,而任用“对的人”或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除了人事安排上的用心,习、李也利用“两会”期间的种种渠道与平台,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声音”。综合习李公开讲话、官媒新闻披露看,习、李国际观更务实、更精确化、更具战略性:一端是设置最基本的底线,一旦“被触底”该发力时就发力;另一端是毫不避讳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提供竞争合作的无限空间。
文章认为,经过最近这些年的演进,新一届领导人学会了西方政治家的坦率,能够开诚布公、理直气壮地谈利益,讨价还价,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说服对方。
FT中文网的稿件则认为,今年“两会”期间杨洁篪强调“公共外交”,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公共外交已经融入到中国外交的制度设计与外交活动之中,它打破了外交的神秘性,为中国与世界全面对接提供了多种渠道,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之间,中国成为世界之中国。
(来源:中新网 编辑: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