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各类选举 地方势力影响台湾政局

[ 2006-03-30 09:11 ]

 

环球在线消息:提起左右岛内政局的力量,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蓝绿两大阵营。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派系通过控制选票,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越往南部,派系壁垒越分明

台湾地方派系是指依靠地方上的家族、族群或企业等利益共同体,成为统治当地的政治势力。现在台湾政坛的重要人物,很多是靠地方派系起家的,像“立法院长”王金平是高雄县白派的代表人物,“行政院长”苏贞昌属于屏东县的苏派,“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为高雄市嘉义派,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是桃园县吴派代表人物。

统计显示,在全台25个县市中,有几十个地方派系,而且越往南部,派系壁垒越分明,对地方选举的影响也越大。例如,在台北县三重市有“三重帮”,永和市有大陈派和小陈派;嘉义市有“许家班”;高雄县有“余家班”等。在很多县市,地方派系甚至多达四五个,如嘉义县有黄派、萧派、林派和曾派;高雄市的派系分为本地帮和外来帮,外来帮包括台南派、澎湖帮和嘉义派,本地帮分为陈家、王家、朱家和黄家;台南县有海派、山派和高派等。

台湾地方派系的产生与选举密切相关。在日本侵占早期,议员都是官选,20世纪30年代后一半改为民选,首批地方实力派人物开始出现。国民党退踞台湾后,为了稳固政权,以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利益为条件,换取地方首领的政治效忠。地方实力派人物通过地方选举,纷纷进入县市乡镇各级地方政府或议会,进而掌握地方所有的经济权力,从“国营银行”的特权贷款、地方政府采购,到土地规划、重大工程招标等,不一而足。以高雄县的“余家班”为例,其创始人余登发在日本撤出台湾时向银行贷款买了200亩土地。此后,他就用这些土地做本钱,每逢选举,就卖土地帮朋友竞选,势力日益壮大。“余家班”的支持者也非常忠心,不仅支持余登发本人,而且支持他的继承人。余登发的儿媳妇余陈月瑛就这样当选了台湾“省议员”、“立委”和高雄县长,她的儿子余政宪和余政道也都曾在台当局担任要职。

·地方派系怎样影响选举

地方派系起源于选举,其最主要的功能也是选举。为此,他们培养了大批“桩脚”,即分布在基层权力机构中的掌权者或忠诚支持者,并依靠他们建立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桩脚”分布在地方的各行各业,既有农会总干事、宗亲会理事长等,又有村长、里长或退伍军人协会负责人。一旦举行选举,地方派系就动用这些“桩脚”,进行买票及固票。在台湾,买票仅靠候选人进行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所在派系建立的“桩脚”买票。

正因为如此,地方势力成了蓝绿两大阵营竞相争夺的目标。候选人仅凭个人能力和竞选口号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是派系代表或派系支持的人物。像“余家班”,据估计能动员的选票至少有10万张,足以左右地方选举结果。多年来,“余家班”一直支持民进党,因此高雄县长不是“余家班”的人,就是民进党人。2005年年底县市长选举,泛蓝阵营势头很猛,但高雄县长还是被民进党的杨秋兴赢得。而国民党之所以拿下被民进党统治多年的嘉义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许家班”没有支持民进党。“许家班”是以已故嘉义市长许世贤命名的地方势力。许世贤曾当选“立委”和嘉义市长。她去世后,女儿张博雅和张文英又担任市长,成为左右嘉义市政坛的重要力量。陈水扁上台后,聘请张文英担任“总统府资政”,提拔张博雅出任“内政部长”,“许家班”开始向绿营倾斜。但是民进党一系列的丑闻令“许家班”非常不满。2005年“三合一”选举前夕,陈水扁为民进党嘉义市长候选人陈丽贞助选时又打出许世贤的旗号,声称“我梦到许世贤,她要求大家支持陈丽贞连任成功”。但张博雅立即进行了反击,并公开宣布“许家班”在选举中保持中立,结果陈丽贞落败,国民党候选人当选。

·“官邸派”正迅速兴起

派系政治的发展,给了黑道分子可乘之机,不少人通过选举成为民意代表或地方首长。他们一旦当选,必然会回报“桩脚”,能升官的升官,能给钱的给钱,能给工程的给工程。为争夺利益,各派系相互仇杀的事件时有发生。1996年“刘邦友血案”震惊全岛。杀手闯入桃园县长刘邦友的官邸,以近乎行刑的方式枪杀了县长和议员等8人,案件至今未破,据传是为了争夺地方工程。2002年,前台北市议员陈进棋被枪杀。幕后黑手陈朝琴与陈进棋本是拜把兄弟,后来两人一起竞选议员,又牵扯其他利益纠纷,最终反目成仇。

民进党上台后,为打击异己,选择性地进行了查贿、肃贪,使国民党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派系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围绕着陈水扁和民进党的“官邸派”迅速兴起,开始了对地方资源的新一轮争夺。(来源:环球时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