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后备部队号称400万

[ 2006-04-03 12:35 ]

 

环球在线消息:根据台“国防部”规定,一旦台海发生战事,退伍8年内、40岁以下的后备役男子不分军种,会优先接到动员召集令。台后备役军人占全岛役龄男性人口的75%,比例比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以色列还要高。

陈水扁的“终统”行动让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刚从美国回台的台湾“中华欧亚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介正日前透露,美军目前最关心的是台军有没有战斗力。同时,美军还提醒台军,要重视后备部队的动员。另据台湾媒体3月20日报道,今年6月台军在“汉光22号”演习中,将首次在宜兰地区大规模紧急征召超过千人的后备旅,负责宜兰地区的城乡守土战。台后备力量再次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

·整体规模大 素质差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全民参与的“总体性防卫”战争,为此,台湾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政策,在精简常备兵力的同时,后备部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1年台“精实案”完成后,常备部队减至38万,但同时储存了能“立即动员、立即作战”的380万后备部队。目前台军的后备军人约400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8%,占全岛役龄男性人口的75%。台湾后备兵员所占比例比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以色列还要高。预计到2012年台“精进案”完成后,台常备部队将减少到30万人左右,同时台后备部队将膨胀到430万人左右。

但台湾可动员对象受人口绝对数的制约,潜力有限。2000年台军可动员征召的男役约为15万人,2005年为14万余人。台后备军人,现已达到可动员男性的极限。加之近年来,台湾政局不稳、社会混乱、经济下滑,大陆对台政策逐步深入人心,以及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岛内民众惧战厌战情绪与日俱增。

·动员方式多 征召难

台军为实现“及时动员、及时作战”目标,依需求不同将后备力量动员方式分为编实动员、扩编动员、战耗补充动员3种,按照现役部队充实扩编需要的缓急程度依“先编实动员、再扩编动员、后补充动员”的顺序逐级进行,以达到“立即动员、立即成军、立即作战”的目标。

根据台军新规定,动员令生效时起,24小时内完成人员报到与部队编成。

根据台“国防部”的规定,一旦台海发生战事,退伍8年内、40岁以下的后备役男子不分军种,会优先接到动员召集令。台“国防部”新任副部长柯承亨表示,台海若有军事冲突,第一波接受动员的后备役男子必须在72小时内到指定的地点集结完毕,根据台“国防部”规划,3天内必须征集后备部队40万人,其中“编实动员”13.6万人,“扩编动员”13.6万人,“战耗动员”12.8万人。

然而叫嚣“台独”的只是“狂妄自大”的阿扁政府,台湾老百姓普遍存在厌战、惧战心理,各种征召制度形同虚设。尽管近年来,台军一再吹嘘,在历次的演习中后备部队的报到率高达96%以上。但在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后备部队报到率仅为57%,最后台当局不得不花钱雇人来滥竽充数才完成任务。

·训练花样多 落实难

台湾当局认为,“战争之胜负系于部队战斗力,战力之强弱决于部队训练”。因此台湾当局注重后备力量训练,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后备部队的快速反应和作战能力。

在台湾每年数十项的演习中,有3项是后备力量动员演习:一是以军民联合防空为主的“万安演习”;二是以检验后备部队动员计划完善程度的“同心动员演习”,它是配合每年一度的台三军大规模联合演习——“汉光”演习专设的动员演习;三是验证战时台湾各行业人力、物力动员准备情况的“自强演习”。

台媒体称,与“汉光”演习配套的每年一次的“同心”、“自强”演习是台湾后备军人最大的训练活动。从近几年的演习情况来看,后备动员人数呈现递增态势,如“同心演习”,1998年为1300余人,1999年增加到7000余人,2003年更增至1.5万人,2004年则为2万人。台军频繁举行“全民军事演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强化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视心理。

尽管台湾当局想尽办法来提高后备力量的训练水平和战备程度,但由于资金及装备的缺乏,台军后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已成了摆设,按照台湾军方人士的说法,“只有象征意义,没有战斗力可言”。台湾军方每年只能召回约9万名后备役人员进行战斗训练,远远低于规定目标。后备役官兵被召回到军营后,几乎无事可做。同时由于组织松散、作风松弛、军纪涣散,使得训练成了应付上级的“做秀”,而组织训练的军官更是站在训练场上等日落,落实训练成了一场游戏。(来源:青年参考)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