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在人们眼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总是那样神秘。他们穿行于人迹罕至的荒原密林之间,默默无闻地将一枚枚惊天神剑送上苍穹……
他们究竟与其他部队有什么不同?他们是怎样组织训练的?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去探访火箭兵特有的神秘――
·零点行动
南国初夏之夜,某导弹旅营院,一次没有预告的例行拉动即将开始。
作战值班室里,旅长兰吉银向各部门分配任务:“A组负责行动指挥,B组负责情况设置,C组负责考核验收……”
“零点准时行动!”指针指向零点,参谋长何锋果断下达了命令。
两发信号弹腾空而起。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集合、受命、请领物资……偌大的营院,除了官兵们急促的脚步声,听不见一声喧哗。10多分钟后,一条钢铁巨龙呼啸着冲出了营门。
记者跟随兰吉银跨上一辆越野车。兰吉银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例行拉动,每月都要进行一次。由于导弹旅装备数量多、作战要素全,行动速度容易受到制约。这种全员、全装、全要素的紧急拉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一轮战术科目开始了。“前方桥梁遭敌破坏!”“前方2000米东南方向发生核爆!”“空中出现不明机群!”……险情突如其来,刚刚驶出营区的车队就被逼上了“绝境”。
四野空旷,没有任何掩体,车队时而分道绕行,时而分散蛰伏,时而对空反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核爆区、沾染区,向预定地域飞驰而去。
跟在尘土飞扬的车队后面,兰吉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去年底,部队在紧急拉动考核中,考核组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遭敌空袭”战术科目,习惯了在山地丛林训练的官兵一时手足无措,车队晚了35分钟才抵达指定地域……
旅党委痛定思痛,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出台了营区与综合训练场结合、熟悉环境与生疏地域结合的战术训练方案。全旅刚出营门即遭受阻击,便是该旅紧急拉动训练的创新之举。这种训练的要诀是一个“快”字,每次拉动,大到拉动方案,小到油料物资,全部有意设置各种特情处置课目。
凌晨2时,部队经过三轮考验,准时抵达指定“战区”。
在检查记录表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评语:物资要素齐全,人员装备无损,按预定时间准时抵达目标区。
从目标区返回,天边已经泛白,征尘未洗的火箭兵又迎来一个新的黎明。
·跨区挺进
转战南北,我们走进了另一支导弹劲旅。数百台装备车辆,数千人的庞大队伍,数以万计的物资要素,在一天之内准备就绪。
全旅整装待发,只等一声号令。
这将是一次特别的“旅行”。该旅要全员额、全要素地从辽阔的北国林海迁徙到荒无人烟的西南密林。
“全体注意,按1号方案行动。”晚上20时,旅参谋长王俊下达了行动指令。20时20分,一列列载着倚天长剑的铁甲巨龙依次驶出营区。
远距离跨区机动,是对一支部队机动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其作战能力的检验。对于拥有大型武器装备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来说,跨区长途机动不是一件容易事。随着战争样式的转变,第二炮兵部队强烈地意识到,原地不动的“阵地战”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必须提高部队远距离跨区机动作战能力。为此,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跨区机动训练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全面展开,一支支导弹劲旅开始奔袭于千里疆土之间。
我们所到的这个旅,就是开“导弹部队跨区机动训练”先河的探路者。他们曾创下了三个之最――跨区域机动最早、里程最远、要素最全。这“三个之最”不仅使该旅摸索出10余种新训法,收获近千组机动数据,也为后来的导弹部队远程机动提供了“参照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明月如钩,影影绰绰的山峦迅速向后闪去。突然,车内的电台传出了声音:“1号,200号报告,第一梯队一辆运输车轮胎爆裂!”坐在前排的旅参谋长抓起话筒果断下令:“故障车靠边停靠,伴随保障车前往救援,继续前进!”
该旅庞政委对记者说:“这种突发情况在跨区拉动中时常会遇到,我们早已建立了完备的应急处置措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21时30分,车队抵达铁路转运站,直接向一排排静静等候的平板列车上驶去。最后一次清点核对人员物资后,长长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
第二天醒来,列车已经飞驰在一片广阔的草甸子中间,一路呼啸着向千里之外的密林奔去……
·雨夜发射
离开南国密林,我们急匆匆地奔赴驻在高原的某导弹旅。
高原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突然间乌云密布,暴雨夹着雷声向峡谷滚来。
已经是晚上19时了,暴雨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风雨无阻!除非上级不撤销命令。”某旅旅长张光忠说。
能否在暴雨夜成功发射导弹,将直接检验部队作战能力。上级的“硬指标”是:要一秒不差地把导弹送上天。
一切准备就绪。长长的车队雕塑一般矗立在雨中。
暴雨肆虐。晚上20时10分,两颗绿色信号弹升上夜空,上级下达了向某阵地进发的命令,长长的车队如雨中蛟龙一般,直扑阵地。
对于导弹部队来说,很多精准的瞄准工作在夜间难以展开,恶劣的气象条件则直接影响发射成败。然而,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官兵明白,未来战争容不得“靠天吃饭”,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新型导弹部队开始了夜间发射的尝试。从此,不分地域、不分时间、不分条件的各种实弹发射训练,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全面展开。
走出长长的峡谷,车队停了下来。“占领阵地!”“展开设备!”“起竖导弹!”……一道道命令下达到各发射阵地,官兵冒雨操作。
凌晨时分,黄豆大的冰雹向官兵和装备迎头砸下,官兵像钉子一样“钉”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操作。
零点25分,发射进入倒计时。突然,中央屏幕显示某发射车信号出现异常,信号显示荧光屏上的脉冲信号向上弹了一下,便销声匿迹了。
张旅长抓起麦克风命令:“迅速排查故障!”
此时,离发射时间不到1分钟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部队技术小组马上投入抢修,15秒钟后,指挥车内的对讲机传来总工程师裴志涛的声音:“故障排除,是导线接头因暴雨出现短路。”
“10、9、8、7……”报时员清晰的倒数口令声,回荡在高原的夜空。“点火!”张旅长一声令下,巨龙拔地而起,撕开夜空,咆哮而去……
数分钟后,靶区回报:导弹命中目标!
·网上淬火
告别高原戈壁,初夏的南方城市,用温热的风欢迎着我们。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战略导弹部队的摇篮”――第二炮兵指挥学院。进入该院作战实验室模拟大厅,一幅宏大的导弹战争场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上百名研究生学员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在方寸荧屏上拟订作战计划,下达作战指示,调集部署兵力,与充当“蓝军”的教授展开攻防对抗。
这是一场没有预案的“导弹战”。除了没用真装备,没有真正的炮火硝烟,其余作战程序与实战完全一致,目的就是在不出营门、不动实装的情况下锤炼指挥员的实战能力。
院领导介绍说,战略导弹部队装备种类多,技术复杂,指挥难度较大。近年来,学院走开网上练兵路子,建成了集“导调指挥、战场仿真、监控评估、训练管理、综合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作战实验室。依托这个平台,学员可以在方寸荧屏上完成各种战役战术作业,展开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导弹攻防战,还可对导弹基地、导弹旅团的作战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对战法、训法等研究成果进行量化评估。
置身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战争”态势尽收眼底:“红军”全线向战区挺进,“蓝军”集中优势火力,猛烈进攻。遭受突袭的“红军”迅速采取“化整为零,以退为进”的战法,以迂回、佯动、远距离穿越等方式,把“蓝军”引向事先精心预设的“陷阱”……
然而,情况再次发生变化:“红军”阵地被“蓝军”侦察识破,“红军”立即启用高技术设备,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巧妙与“蓝军”周旋,作战分队则迅速向发射区域挺进……
由专家教授扮演的“蓝军”偷袭打击决不手软,由学员组成的“红军”奋力迎战毫不示弱。
“学员们能行吗?”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事实拉直了我们心头的问号。抵挡住“蓝军”疯狂进攻后,“红军”占领阵地,起竖导弹,输入瞄准数据,核对诸元参数。“实施集火齐射!”“点火!”“红军”指挥员一声令下,大屏幕上,数枚导弹同时一跃而起,向目标区飞去……
少顷,大屏幕显示作战结果:“蓝军”遭受重创,“红军”胜。
·沙场点兵
崇山峻岭中,一条绿色长龙悄然而至――某基地机关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综合演练随即展开。
偌大的迷彩帐篷里,荧屏闪烁。每名参训人员的桌面上都摆放着“作战资料”,从战役背景到局部情况,从“红”、“蓝”两军作战企图到战役编成一应俱全。伴随着阵阵急促的键盘声,一份份图文并茂的作战决心和建议相继传输到评审组的电脑上。由基地首长和导弹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按照“陈述作业、质疑提问、回答问题、评议成果”的答辩式评审方法,随机提问,现场点评。
一名参谋的作战决心被调出来,投影在屏幕上。个人陈述刚结束,评审组立即提问:“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装备为什么这样运用?兵力为什么这样部署?”……大到一个发射场坪的设置,小到一辆电台车的使用,专家一步步地追问,这名参谋被问得满头大汗。
“一个作业都改5遍了,还是通不过!”基地指挥员头脑冷静:这种“集团作业、独立筹划”的新训法,不交底案,不搞摆练,把所有作业条件一次性下发。从基地司令员、政委到导弹旅长、政委,从副职首长到部门领导,人人都要拿出制敌之策,个个都要接受评审组考核。
这种训法,目的就是要打破以往程式化的演练模式,避免“参谋人员拟文书、指挥人员签文书”的现象,从根本上锻炼首长机关的敌情判断能力、独立筹划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一场持续数日的“唇舌之战”刚刚结束,综合演练的“重头戏”――导弹旅首长机关带分队实地作业开始了。
A导弹旅刚拉出营区不久,就接到“卫星临空”的警报。B导弹旅奉命执行跨区铁路机动,刚刚到达指定地域,官兵们正在忙碌地卸载设备,一股“敌特”突然出现……
机动路上,“空情”一路追赶,“蓝军”袭扰不断。防卫战斗、伪装防护、工程保障、电子防御、心理干预……一个个新课目登场亮相。
记者欣喜地发现,官兵变得越来越聪明了――部队机动途中,防卫伪装天衣无缝;到达集结地域,侦察分队警戒到位;占领发射场坪,电子防御周全细致,根本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面对“蓝军”小分队的一次次失败报告,基地指挥所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