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战机夜航训练,飞行员整装待发。
歼10战机夜航训练。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解放军画报报道,成都军区空军航空兵某部作为首支成建制改装国产新型三代战机的部队,着眼使命任务需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人才建设,一支具备以信息化为主导,适应电磁环境,超视距,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队伍脱颖而出,实现了新装备快速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该部担任受阅任务,新一代飞行员驾驶15架新型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信步蓝天,接受祖国检阅,壮美的阵容,精湛的技术,博得一片喝彩。
红土高原的夜,静谧而深邃。记者从成都军区空军某部训练场一路走来,一幅幅战机升空、对抗、演练的精彩画面,令人震撼:这支新机改装部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破解人才建设难题,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在国产三代战机尽快形成战斗力上,趟出一条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军事人才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从“超常”到“经常”
几年前,来自全空军十多个不同建制部队的官兵从四面八方齐集该部,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机改装由此展开。作为首家装备单位,一无经验借鉴、二无资料参考,新机人才队伍更是十分匮乏。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为了尽快建设一支既熟悉新装备又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骨干队伍,他们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组建新机储备人才培训大队,采取优先补充、重点培养、在职培训等措施,突出新武器装备人才准备;聘请多名装备技术顾问和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保障一线进行授课和技术支援。超常举措带来超强效果:300余名官兵迅速成长为新机战训保障储备骨干,200余名骨干完成院校和厂所专业培训,新机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质量大幅跃升,及时满足了改装需求。
作为新装备人才“种子”部队,在加强自身“造血”的同时,该部还担负着向后续改装部队“输血”的任务,矛盾再一次变得尖锐。部队党委认识到:要想实现新机战斗力的持续提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为此,他们从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手,在指导思想上,从满足日常训练需要向适应“打赢”需要和向兄弟部队输送优秀人才观念转变;在能力素质结构上,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多用型转变;在培养方式上,从自发式成长向有计划、分步骤加速培养转变,使人才培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根据机关、飞行、保障等不同层次展开人才培养。在指挥和参谋人员中,定期组织机关和指挥班子综合演练,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作战能力;在新改装飞行员中,从理论功底、操作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入手量身制订训练计划,在技术研究、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新老搭配,整体提升新机驾驭能力;针对机务、保障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实行“部队实践——在职培训——院校深造”的循环培训,全员实施“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全面提升新机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套机制育人,一个标准用人。在健全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下,广大官兵学有劲头、钻有奔头、练有盼头,一批批尖子人才脱颖而出。据统计,改装以来该部共培养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数十名,先后取得科研、技术革新成果8项,获得空军级以上奖励10项,自主研发的10余项系统软件,为新机的定型完善和维护保障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驾驶战机”到“驾驭战机”
新机改装之初,该部组织了一次实兵对抗训练。当天,对抗双方编队起飞。万米高空,“红军”战机借助大功率雷达,较早发现“蓝军”。但让人意外的是,“红军”的连续几次目标捕获均被“蓝军”释放的电磁干扰而破解,最终暴露了自己,反而被“蓝军”截获。
“红军”走麦城的经历让官兵们陷入深思:“驾驶”与“驾驭”仅一字之差,但对于新型战机飞行员来说,却有天壤之别。要真正驾驭三代战机,必须具备以信息化为主导,适应电磁环境、超视距、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为此,他们把训练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坚持用信息化的“炉”炼信息化的“钢”,着力培养面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战斗员。先后投入近50万元,相继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局域网,并为空勤人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多渠道让飞行员充分汲取军兵种知识、高科技知识和网络知识的“营养”。同时,大力开展飞行模拟器训练,充分利用信息化训练平台提高训练质量效益。对新机性能进行全面探索,研发出“便携式视频回放系统”、“飞行质量自动评定监控管理系统”等70余项信息化训练管理系统,部队信息化训练走在空军的前列。
在前年执行珠海航展特技展演任务中,特级飞行员严锋面对能见度较低的复杂气象,沉着应对,低空驾驶战机飞出横“∞”字、侧滚转等数个高难精彩动作,其精湛的飞行技艺,不仅令在场观众啧啧称赞,也让国内外同行深深折服。
“没有对抗就没有战斗力的提升;没有与三代机的强强对抗,战斗力水平就得不到检验;没有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战斗力就得不到质的飞跃。”这是该部特级飞行员、部队长王建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实战、对抗,成为该部军事训练的重中之重。他们把战术对抗贯穿训练全程,多次参加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紧急机动、远程奔袭、空中对抗等实战演习,与地空导弹部队、雷达部队、陆军防空兵部队携手开展空地一体对抗演练,在贴近实战中摔打部队,磨砺官兵战斗意志。据介绍, 目前该部战斗课目与课题训练比重达到75%以上,夜航训练比重占到了50%。
从“以任务牵引人才”到“以人才保证任务”
作为新装备改装训练的“探路者”,该部党委在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任务的同时,坚持以驻训、演习等重大任务牵引人才培养。他们把实战最管用的重点内容“突”出来,设险局、难局,锤炼指挥班子任务理解、情况判断、兵力使用、运用战法、行动控制和情况处置能力;他们按照实战标准,把实战最管用的内容标准“严”起来,把官兵们置于复杂多变的情况中,加强实兵、实装、实弹和全员、全装、全过程演练,提升官兵执行任务能力。
在执行任务中积累经验,锻造人才;以人才的成长保障任务的圆满遂行。近年来,该部先后参加执行了合同战术、实弹打靶、实兵对抗、特技展演等数十项重大战训任务,一批高素质人才成为确保任务完成的有力保障。2007年,酷暑难当的戈壁深处,在空军组织的“红剑—2007”复杂电磁环境条件对抗中,该部扮演“蓝军”,与来自空军不同部队、不同型号的新型战机展开了空中对抗。他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与对手展开激烈较量,斗智斗勇,奇招频出,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演练课题。
该部新型战机列装5年来,坚持边改装边形成战斗力,完成了各项战备训练任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他们还为后续新机改装部队输送飞行、机务、保障等技术骨干200余名,成为我军驾驭国产新型三代战机人才的“摇篮”。一批新型人才信步蓝天,在祖国长空筑起了一道可靠的空防屏障。
(来源:解放军画报 编辑:欧叶)
(来源: 解放军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