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个人信息被篡改、滥用,甚至被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军事法治前沿论坛上引起军地专家学者关注。他们呼吁,要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军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维护军队稳定和形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从小李的苦恼说起――
信息安全:存在法律盲区
这是3年前的一桩旧事:第二炮兵某部士官李鹏辉到驻地数码商城购买移动硬盘,一次消费超过500元,抽奖中了2000元奖金。谁也不会想到,李鹏辉竟然自动放弃领奖。
原来,商城《兑奖须知》规定,中奖者须凭购物收据及个人有效证件领取奖金,要求如实填写单位地址、职务、联系方式等个人详细资料。看到这些,李鹏辉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战友的父亲在一所中学教书,一次参加抽奖活动,按要求向活动举办方提供了个人信息资料。从那以后,三天两头总有电话打来推销学生用品,令老人烦恼不已。
由此,作为某新型导弹操作手的李鹏辉意识到,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就有可能导致泄密。
像小李这样的苦恼,在部队和地方都很有代表性。地方专业机构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上88.8%的人表示曾因个人信息泄露遭遇困扰,主要是电话推销和广告;98.9%的公众支持专门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就公众排列的个人信息泄露渠道而言,前3位依次为电信部门、招聘网站和各类中介机构。
军人个人信息,是指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与军人个人存在关联并足以识别军人特定身份的一切信息的总和。武警学院讲师赵桂民认为,军人个人信息除具有公民个人信息的一般属性之外,还具有国防性和秘密性(保密性)。军人个人信息安全事关国防安全和军事利益,保障军人个人信息安全,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等陆尉被捕的警示――
信息保护:事关国防安全
去年8月31日,某国自卫队警务队以涉嫌违反《行政机关个人讯息保护法》,逮捕了一名一等陆尉(上尉),并于当年9月1日向地方检察院递交《建议起诉书》。事情的起因是,这名一等陆尉复制了14万名军人的个人信息,做成光盘后以高价出售给一家不动产经营商,这张光盘收录了该国陆上自卫队几乎所有军人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军衔、所属部门、生日、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等,甚至还包含了该国陆上自卫队最高长官的个人资料。
参加第四届中国军事法治前沿论坛的军地有关专家学者以此为警示,就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展开讨论。专家学者认为,立法保护军人个人信息于法有据,宪法第33条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为加强军人权益保护、建立完善军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军事法律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和宪法要求。
当前,我国军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规范几乎还是空白,对军人个人信息权益的调整和保护相当原则和笼统,军人个人信息保护很难落到实处。为此,专家学者们建议,认真贯彻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军方针,有必要尽快将军人个人信息置于国家法律的保护之下。
博客备案带来的启示――
信息管理:亟待依法规范
当今世界,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这导致两个必然性的、相互矛盾的结果:在军人越来越多地融入和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军人个人信息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对军人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披露、提供和利用变得越来越简单,军人隐私权受到侵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2005年4月,驻伊拉克联军颁布规定,要求士兵向上级指挥官备案个人博客网址,上级指挥官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博客内容。指挥官如果认为有必要,有权设定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审查具体帖子。士兵如果公开部队动向、行动计划、高官行动路线、伤亡照片等敏感信息,将面临违抗合法命令的指控。2007年底,我国台湾地区出台法规,对军人在互联网上的言行进行严格控制,明文禁止军人撰写军事博客。我军前不久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135条明确规定,军人“不得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网站、网页、博客、论坛”。
论坛举办过程中,专家学者们以此为例得出许多具体启示:当今社会,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有序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军人个人信息保护既要防止非正常途径泄露,又要保证对内对外交往中正常的信息流动。
怎样统筹考虑两个方面的需求?专家学者们认为,通过走立法或建章立制的路子,依法加强规范和管理,把该保护的军人个人信息保住,明确内外交往中信息流动的内容、程序、方法等事项,无疑有助于走出两难困境,真正做到“既切实保护又不孤立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