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15:00-16:30,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及副主任朱之鑫就“十一五”规划纲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马凯简历] 1946年6月生,上海金山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员,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教员,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兼计委主任,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物价局局长,国家物价局副局长。1993年6月至1995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马凯简历]1994年4月当选为中国青年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至1998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1998年至2003年5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1998年4月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6月任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2003年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朱之鑫简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原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0年11月至2003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2003年5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主持。
[曹卫洲]: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举行记者招待会,我们高兴地请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马凯主任和朱之鑫副主任,请他们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与历次的中长期规划比较,十一五规划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
[马凯]: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并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刚才这位女士提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依据,并且是《建议》的具体化和展开,它与历次的五年计划既有继承性,又体现时代特点。无论是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呈现出来一些新的特点。择其要,我想介绍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从指导思想来看,它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为了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
第二,在目标体系上,不但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人文的、社会的、环境的指标,特别是首次把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第三,在发展的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第四,在工业领域,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第五,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首次把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上,这是针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提出来的。
第六,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功能区的定位和政策导向。
第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入了《纲要》,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第八,把自主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九,《纲要》既是一个发展的规划,也是一个改革的规划。不但用两篇分别阐明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任务,而且在其他篇,包括农村篇、科教兴国篇、和谐社会建设篇等等,各篇都贯穿了改革的内容。
第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发,把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独立成篇,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
从形式上也有一些创新,主要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正文更加简洁明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专栏凸显实现规划的一些“抓手”,使规划更容易落实。
非常感谢马主任。我想问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问题。贵国的曾培炎副总理曾经说过,贵国考虑建立股份制合资的石油企业,进行石油的战略储备。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大量的油库是空空无油的。请问在石油处于什么样的价位或者何时把这些空的油库填满,或者像韩国或其他国家的做法,把油库和石油储备设施出租出去?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为了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和平抑石油市场的价格,建立一定的国家战略储备,是国际惯例,也是成熟的经验。我国的石油储备目前还是以商业储油为主,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从2004年开始,我们规划了第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一共4个地方,目前浙江镇海这个地方的石油储备罐基本建成,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还有三个基地,恐怕要到2007年、2008年才能建成。所以我们现在不存在油罐空在那里没有装油的问题,而是我们油罐还没有正式建成,建成以后我们会择机补充我们的库存。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国家发改委开展了“请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活动。请问这项活动的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议被吸收到这个规划里来?
[马凯]:
在《纲要》起草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强调,要广泛地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为此,在去年10月底,我们启动了全社会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的活动,开辟了在委门户网站及和经济日报合办了建言献策的专栏。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有5000多人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来函来信、走访,提出了数以万计的建议,很多情景非常感人。
比如北京市有一位赫哲族的老人,89岁,多次来信,并且亲自到我委上门献计献策。广东省一个县的小学生也提出一些建议,我记得他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村的环境卫生,非常好。
还有一个辽宁省叫石宁的青年人,他办了一个书店,他用了几个晚上写了232条意见,大概有3万字,提出了关于节能、安全、公务员考试制度改革等建议,非常让人感动。我们从这些广大群众身上,看到了热爱祖国,希望祖国富强的赤子之心。许多建议都吸收在现在的《纲要》中。
为了广泛发扬民主,除了建言献策活动以外,还有三个首次。第一个首次是首次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对涉及十一五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上委托,一共开展了160个重大专题的研究,形成的主报告就有500万字。
第二个首次,首次组建了由37位各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纲要》进行咨询论证,并开了四次专题论证会,他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都吸收在《纲要》里面。这些专家的咨询论证报告随《纲要》一起上报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供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讨论《纲要》时参考,这也是首次。
第三个首次,首次在《纲要》正式提请人代会审议前,事先印发到各地,请各地的人民代表进行初审。这是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措施非常好,很多意见在初审后就被吸收了。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主持了4个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对《纲要》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不但请了专家,而且请了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运动员等来参加,也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经过会上讨论,我们也吸收了。比如现在的专栏是18个专栏,原来是17个专栏。在总理开座谈会的时候,很多代表认为文化非常重要,希望加一个文化专栏,最后加了一个文化专栏。
《纲要》在反复征求意见过程中,曾经十一易其稿,才形成了提交会议讨论的草案。从《纲要》的起草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纲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编制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一个《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