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第四季度起,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趋缓。“9·11”事件有如深秋的一场寒风,世界经济随之转入隆冬季节。日本今年将再度出现负增长,国内外对日本经济的看法更加悲观。但是,近10年的萧条并未动摇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基本素质并没有坏掉,对其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日本经济处在百年未遇的大转折中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于只看到增长率,没有看到计算增长率的基数是不同的。显然,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1990—200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75%。同期,在7个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增长率不相上下的有法国(1.8%)、英国(1.94%)和意大利(1.56%)。公认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德国,同期的增长率为2.25%,仅比日本高0.5%。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英、法、意经济陷入萧条,却认为日本经济状况不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去40多年日本经济一直增长较快,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似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就应该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一旦日本经济增长率与它们不相上下,便认为日本经济退步了。
第二,后发展效应消失。
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伴随技术引进,过去国内没有的新兴产业部门相继建立起来,产业结构同时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由农业、传统工业等低附加值部门转向高附加值部门。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反过来又推动投资的扩大,从而形成经济整体的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后发展效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目前的快速发展,都是后发展效应的体现。
但是,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减少,新的产业部门难以像以前那样迅速地出现和建立,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快。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少,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的膨胀以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都与后发展效应消失有关。
日本提供给我们的一条宝贵教训是,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需要搞好追赶型经济发展阶段与自主开拓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衔接。要使这两个阶段很好地衔接起来,就需要在后发展效应尚未完全消失前,培育起自主开拓创新的能力与相应的机制。
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下降了。但是,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
日本的GNP于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原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2000年,美、日、德三国GDP分别为99631亿、47496亿、18724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是日本的2.1倍,日本是德国的2.5倍。
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尽管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人均GDP仍然高于美国。1999年美国的人均GDP为34047美元,而日本是35567美元,比美国高将近4.5%。
2.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
日本经济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制造业的发达。日本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日本业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即使是传统产业,日本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例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日本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3.研发投入居发达国家前列。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如美国。日本现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奋起直追。1996年,日本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
资金状况是研究开发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这点上,日本明显强于美国。因为美国的国民储蓄几乎是负数,而日本的国民储蓄率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如果日本能够将强大的资金力量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起来,日本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4.对外收支顺差居世界第一。
日本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钢管、内燃机、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轿车、船舶、游戏机及其应用软件等的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日本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世界上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2000年,日本的贸易收支盈余约为1166亿美元,而美国的贸易收支却是4361亿美元的逆差。
5.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2000年末,日本的外汇储备达3616亿多美元。同期,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分别是:美国685亿、加拿大近320亿、英国446亿、德国620亿、法国415亿、意大利292亿美元。就是说,日本的外汇储备是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合计额(2778亿美元)的1.3倍多。
6.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国内经济萧条,但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对外纯资产额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2000年,日本对外纯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1579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3倍。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1994—1999年,美国对外纯债务额由1705亿美元增大到14736亿美元,5年间增加了7.6倍多,年均增长率达53.9%。
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军事、技术、能源供给、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处在大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增长潜力决定的。从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分析,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1.勤劳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教育的发达使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日本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日本公司的许多职员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用汉语中“勤奋”一词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显得过于平淡,倒是日语中的“猛烈社员”能够比较恰当地表现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全体国民勤奋劳动的结果。勤奋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日本能够建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这个基础今后仍将存在。
2.大量的储蓄和充裕的资金。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为筹措资金而背上沉重的外债,甚至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屡见不鲜。日本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日本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00”的公式计算,2000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7.9%。大量的国民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日本资金的充裕状况也反映在对外收支方面。如前所述,日本是世界经常收支盈余、贸易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对外纯债权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今后日本经济发展基本上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障碍。
3.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
论基础研究与发明能力,日本虽然不如美国,但是日本也有自己的强项,即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精加工能力强,将技术产品化的经验积累十分丰富。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出自美国的RCA公司,但是首先将这项技术变为商品并投入大量生产的却是日本。再比如,古老的陶瓷技术并不神秘,但日本生产的陶瓷密封接插件、陶瓷过滤器,却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又比如,转子发动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将这一发明变为产品的却是日本的一家公司。
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强弱,不仅要看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发明或创造,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将这些发明和发现变为产品。科技转变为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将科技发明变为产品。从这一点上说,日本较强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是其能够在未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在加强新技术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掘以往的技术发现和发明,通过对现有各种发明的组合和再开发,创造出新的产品,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后发展效应消失后,日本不会再有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但是从日本自身的基本素质看,其经济也不会逊色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当前,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低迷,日本经济转入负增长,亚洲面临着比1997年货币金融危机还要严峻的经济形势。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