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日本本来较为温和、善于周旋的一些政治外交家让位给了五类态度强硬的人物
●在五类日本强硬派中,双料强硬派注重日本传统价值,认同欧美价值观念,在日本政坛占据主流
●日本这种对华强硬的趋势与周边关系恶化、“争常”失利等呈相互促进的关系,与日本社会保守化的趋势、反美反华情绪的积蓄成正比
●日本对华态度强硬,恰恰是日本软弱的表现。对此,我们应该把握主动,明确底线,放眼长远,务实操作
近年来,日本政府冒出了一批态度强硬的政治人物。他们无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在“靖国参拜”等问题上频频冲击中日政治关系的红线,并且在各种交涉场合态度决绝、对策强硬,使中日关系陷入极大的困境。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批评,比如本月13日《纽约时报》的社论就斥责日本强硬派“无礼”。因此,剖析这批人物很有必要。
温和派已让位于强硬派
由于战后日本的历史命运、国际地位和政治实力的特殊性,日本政府和政治人物在实施强硬外交时一直是有所顾忌、留有余地的。因此,长期以来,日本虽有一批强硬人物,但很少直接站到外交舞台的前沿。但是,近几年,各方面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来较为温和、善于周旋的一些政治外交家,让位于态度强硬的人物。
以近10年来日本外相的更替为例,1998年上台的小渊惠三和继任者森喜朗时的内阁大致相同,外务大臣河野洋平是一位极具平衡感的政治家,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不失稳重,至少不是强硬派。2001年小泉上台后,至今四易外相,第一任外相是田中角荣的爱女田中真纪子,有乃父之风,是务实强硬型的政治家。为人坦率,在政治外交方面比较务实,注重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协调合作。第二任外相川口顺子和第三任町村信孝虽在中日关系上处事不尽妥当,甚至不太友好,但权且还能守住重大历史问题的底线。去年下半年,日本与中韩等国关系跌至谷底,小泉挟高票取胜,却任命麻生太郎为外相。麻生上台后,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放一次炮,不是美化殖民统治,就是污辱亚洲人民,再就是端出“天皇参拜靖国论”,故意寻衅滋事。
可以看出,日本所谓的“强硬”已经从一部分政治家“失态”的个别言行,逐渐转化为日本政府正式的、总体的政策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演变过程与周边关系恶化、“争常”失利等问题呈相互促进的关系,与日本社会保守化的趋势、反美反华情绪的积蓄成正比。
强硬派分为五类
所谓强硬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鹰派”。今天的日本政治处于动荡、分化、改组之中,许多政治人物立场摇摆不定,变数很大,很难以一个既定的标准为对华强硬派进行分类。这里仅就一些表面特征做一个粗略划分。
一是传统强硬派,这些人大都是日本政治世家出身,年龄偏大,是日本传统保守利益的代表,也是最具历史渊源的一派,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实力。这些人恃家世自傲,在日本社会及政界为所欲为,成为“特权”人物。他们大都存在较强烈的殖民情结,在历史问题上最易于流露极端的见解。在日本对华强硬派中,这一派尽管人数不多,但常扮演“敢为人先”的形象,在选举中很会捞选票。近几年,对华屡屡大放厥词的外相麻生太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都属于此列。
二是双料强硬派,这些人大都为战后出生的世家子弟,有欧美教育背景,受西方影响较深,有明显的亲美倾向。既注重日本传统价值,更认同欧美的价值观念,因此是日本和欧美保守意识双料融合的产物。他们对近代历史没有直接经验,也就几乎没有罪恶意识。这一派是今天日本政坛的主流派,年富力强,人马众多。目前最有人气的政治家安倍晋三是其代表人物。
三是务实强硬派。这些人大都以实干著称,有一定政绩,且与日本财界等有较深的利益联系,对国际关系有务实的思考。比如前首相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他们本来都是保守派元老,年龄偏大者居多,但并不拘泥于旧有框架,一直怀有带领日本走出战后困境的抱负。务实强硬派原来在日本政界有较强实力,小泉本应属于这一派,但在上台后开始向双料强硬派靠拢。中曾根被逼退后,该派近来衰败迹象已出,以后能否重振雄风,还有待观察。
四是在野党强硬派。这些人有的本来是在野党中的强硬派,如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有的原来就在自民党内居要职,如小泽一郎。这些人因在野身份,本来并不突出,但是近来较引人注目。比如,前原的“中国威胁论”策应了自民党主流派的战略转型要求,使日本政界更加保守化,加大了日本政坛的混乱和变数。
五是转型强硬派,这些人原致力于中日友好等活动,并非明显的强硬派人物。但近几年,随着日本内外风云变幻,加之诸多经济因素,其对华友好态度也发生变化。从东海争端开始,此派逐渐成为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之一。转型后,该派人物大都有双料强硬派的特点,典型的人物如自民党参议员武见敬三。
三个层面剖析强硬派的壮大
从个人因素看,传统和双料强硬派占据日本政坛的主流是重要原因。现在日本政界三巨头———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麻生太郎都是家世显赫,从祖父一代就开始驰骋于日本政界,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麻生的外祖父吉田茂都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前首相。他们深受前几辈的保守和冷战思维的影响,自然不吝对华强硬的态度。现在,日本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都有家世渊源,而且占据主流地位,这自然使保守风气日盛,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或远离主流,或趋炎附势,构成日本政界保守化以及强硬的重要特征。
从国内因素看,日本政坛强硬化的趋势与民意需求有关。日本战后并未认真清算战争责任,一般日本人并不知道自己曾做错了什么,听到的大都是日本受害的事。特别在时隔60年后,50岁左右的一代人成为社会主体后,他们所受的教育、生活实践及价值观念,使他们对日本的国际地位心存抱怨,认为由于日本的政治家不够强硬,日本当前很难“出头”。因此,强硬派的“走红”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暗合了日本民间的这种情绪。另外,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政治、社会泡沫破灭,日本民众心态受到刺激,加剧了民众急欲变革图强的情绪。
从国际层面上看,日美关系和中国发展是两大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的心态非常复杂。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控制,就是日本的跨世纪悲情。而长期的合作又在磨合双方的感情意向。这种状态使日本想反美,又还要努力亲美。这就使得日本的悲情无法释放,有一种“南辕北辙”、倒行逆施的感觉,更使日本产生出一种病态的压抑。这种压抑使日本本应向美国发泄的不满,转向亚洲各国病态地发泄出来,表现出近来不正常的强硬表现。中国的高速发展也使日本非常矛盾。一方面出于历史惯性,自傲、看不起中国,另一方面自卑,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尤其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极为敏感。两者都促使日本诸多政坛人物对华强硬。
如何应对日本强硬派
首先,我们要冷静、准确、全面地把握整个中日关系以及日本的这种强硬化趋势。坦率地说,在现在这个发展周期中,中日关系无论如何演变,和则两利,对我更利;争则两伤,对日更伤。应树立信心:在和平发展的大潮之下,中日、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都大大超过相互的争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应认清,日本所谓的强硬,并非真正的强硬,恰恰是日本软弱的表现,是“外强中干”。因为这种强硬既无公理支持,也乏国际协助,更少实力支撑,再硬也是“人硬货不硬”。在今天的世界上,和平才是人心所向的“强势”,发展才是“硬道理”。任何逆流都是强硬不起来的。只要我们心里有底,就应把握主动权,从更大的框架审视中日关系,至少应以中日、中美、日美三条大主线交错的格局来把握中日关系各种现象的本质,构建中日关系乃至整个国际秩序的大局,从最坏的情况着眼,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中日关系与台海两岸关系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不仅是因为台日都有主动充当美国棋子,搭美国车实现自己单边利益的特点,而且其色厉内荏的强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近两年我们成功地遏制了来势凶猛的“台独”势头,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处理中日关系时予以借鉴。即把握主动,明确底线,放眼长远,务实操作。“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一些必须讲清的基本原则和道理应该说清说透;一些有利于中日友好的事业应该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