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快讯>地球这一天>中国及周边
专家:以炸死观察员 UN很难出台制裁决议

[ 2006-07-26 11:34 ]

 

环球在线消息:正当黎以冲突渐趋激烈之时,以军又在黎巴嫩南部边境轰炸了一个联合国观察站,4名联合国观察员遇难,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杜兆宇。联合秘书长安南此后很快表示,“以色列显然是故意轰炸”。此非常事件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对此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分析认为,这种蓄意袭击维和人员的情况是少见的,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联合国此后很难形成对以进行制裁的正式决议。

阎学通表示,联合国观察员在冲突地区的主要职能包括:“防火”、“看火”和“灭火”,即尽量防止战争爆发,如果发生战争,就争取不使其蔓延,进而努力结束战争。在过去,联合国维和人员执行任务时受伤的情况也有过,但像以色列这种涉嫌蓄意轰炸的举动还是很少见的,误炸和蓄意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阎学通接着分析说,以色列涉嫌故意轰炸主要原因在于:遭袭的观察站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而且有非常清楚的标识,而以色列的武器是精确制导的,不可能是误炸;另外,此前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曾保证说,联合国设施不会遭到袭击,但这个观察站还是被以军炮火击中了。安南的表态代表了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的立场,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以色列故意发动战争、过度使用武力的做法已经很不满了。

对于联合国此后可能采取的措施,阎学通认为,联合国肯定还会采用一些方式进行谴责,给以色列施压,但是因为美国的阻挠,恐怕很难形成惩戒或制裁以色列的正式决议。

从以色列的目的来看,至少要达到在黎以边界建立30公里非军事区的目标,否则就不可能达成停火协议,因为以色列认为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器只有在30公里范围内才能对以色列造成威胁,同时打击黎巴嫩也是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一个带有警告性质的强硬信号。

对目前的黎以形势以及延伸的思考,阎学通认为,黎巴嫩遇侵很难促成周边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以色列,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考虑。在过去的50年里,这些国家就没有真正团结过,此后也很难有团结的可能。加之,黎巴嫩政府本身对真主党遭遇打击的立场就很微妙,首先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与以军抗衡,除非叙利亚坚决相助,黎政府才可能正式抵抗;从某种意义上看,黎政府甚至有借以军之手削弱或消灭真主党武装的想法。基于这些情况,其他国家很难直接相助黎巴嫩。

最后阎学通从目前局势分析认为,当今世界充满多样性,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选择道路也不同,和平未必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很多国家出于国家生存、安全或国际地位的考虑,往往会选择战争。从黎以冲突来看,国际社会的军事结盟还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另外,核威慑力依然重要,一般而言,黎以这种有核与无核国家间的冲突更容易升级,而两个核国家之间的冲突则相应容易缓和。

(东征)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