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一个曾经于震惊和脆弱中团结一心的国家,如今却蔓延着一种失败和反责的情绪——这就是美国在第五个9·11事件纪念日到来前的现状。
***9·11的致命一击
2001年9月11日早晨,一觉醒来的美国人面对的是一个让他们惊愕、恐慌的世界:世贸中心双子塔楼一夜之间变成废墟;威风凛凛的五角大楼一角和宾夕法尼亚的一片富饶地区瞬间成为巨大的垃圾场;近3000人死亡,还有超过死者一倍多的人受伤。毫无任何思想准备,他们经历了1862年安蒂特姆战役以来美国本土最血腥的一天。
他们看到他们的总统,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躁地转个不停。他们还看到了这些新敌人的冷酷脸庞。在2001年9月11日以前,很少有美国人(哪怕是政府中的公务员)知道有个叫“基地”的组织,那一天之后,他们却再也无法在记忆中抹去奥萨马·本·拉登及其代理人穆罕默德·阿塔的头像。
9月11日给美国带来巨变是毋庸置疑的,从那以后,布什的总统任期中有许多事务刹那间变得微不足道。不过有些变化是出人意料的。谁会想到,一个在震惊中团结一心的国家,五年后却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党派分歧?又有谁会想到,五年前总统面对废墟的发誓言犹在耳——“这些摧毁大楼的人很快就会听到我们大家所有人的质询”,而本·拉登迄今却仍在世界上某个角落享受他宁静的自由。
9·11事件的直接结果是美国的国家团结一度得到强化。沃尔玛超市在2001年9月11日销售出11.6万面星条旗,12日的数字是25万,星条旗覆盖了美国。
9月11日让党派纷争死亡,两名曾经针锋相对的对手——出了名的保守派众议员迪克·阿米和左派参议员玛克辛·沃特斯,如今一笑泯恩仇,友好地搭起了肩膀称兄道弟。而共和党的布什总统在参议院和民主党领袖汤姆·达施勒紧紧相拥的一幕,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史上的经典画面。
9·11使美国人在前苏联解体后开始享受的“历史假期”戛然而止,同样突然消失不再的还有美国刀枪不入的自信感觉。即使美国拥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军事力量和天然的海洋保护,他们还是没能避开阿富汗山洞中极端分子的轻松一击。
所有这些催生了一种寻找精神力量的思潮,当时一期《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直接向美国人诘问:“他们为什么仇恨我们?”以往备受冷落的伊斯兰教书籍也成为畅销书。美国人的内心此时开始出现一种深刻的变化:报复的欲望在不断滋长。9·11发生后的第三天,大批民众聚集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大教堂,在“共和国战歌”的圣曲中悼念死难者。
政府有效聚合了这种在国民中盛行的报复情绪,并策划对敌人更广泛的反击。9月11日当天,布什宣称美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并强硬表态他将不再区分恐怖分子和窝藏恐怖分子者。这些都导致了“布什主义”,即“先发制人理论”的迅速形成:美国不会等待再度遭受攻击,他们将直面敌人并主动与其展开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敌人不仅仅被界定为基地组织,任何为恐怖分子提供赞助或者输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都被划成美国的敌人,即使他们还没有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美国不仅仅满足于消除世界出现的“异常症状”,他直接指向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决心根治自己的心病。
***强大而脆弱
美国人开始走入一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强大的美国足以调整国际秩序,脆弱的美国仍可能遭受更严重的攻击。副总统切尼随后总结出解决这一矛盾命题的对策,他称为“1%理论”:即使恐怖主义分子有1%的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就需要坚决与之斗争。
9·11大大提升了布什总统的感召力,在攻击发生后,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其的支持比例从50%直接飙升到90%,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总统的最高民意支持率,在此后长达16个月的时期中,他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总统经历的最长“春天”,9·11还使布什成为更具特色的“受欢迎总统”:一个成长在父亲成功阴影下的孩子,如今却突破性地找到自己全新的抱负和决心。
政府不失时机地利用总统急速攀升的声望加强行政部门的权力。在9·11事件之后,美国的行政权扩张程度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最显著的。布什宣布他自己是“战时总统”,并下达了一系列极为大胆的决定,从不经法院授权就监听公民电话,到批准设立军事法庭,
即使他知道这些政策在日后可能受到严重质疑,且当时他其实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从无比顺从的国会那里得到盖有橡皮图章的批准书,但这位个性鲜明的总统仍然愿意独自行动。这让被忽视的立法者有些不快,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哈格尔抱怨,政府把国会当成了“宪政的纷扰”。
***可能并不代表正确
极为值得探讨的一点是,5年之后人们再度审视却发现,9·11带给美国的改变是如此之小,如今的美国政治同2001年9月11日前夕的情况竟然十分相象:仍然是有一个备受争议的总统,选举的力量对比仍然是民主党共和党势均力敌,共和党人仍然恨不得每天狂热地用国旗包裹自己的身体,民主党人则更担心外贸问题而不是恐怖主义。但是更深入地观察,美国又确实经历了巨大变化。
其中之一主要是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2000年尽管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当时只有12%的美国人认为“世界事务”是“首要问题”,如今毋庸讳言,这已是美国人的中心问题。
9·11事件的阴影也会笼罩今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肯·梅尔曼认为,11月的最大问题是——“你是否仍然相信我们正在打仗?”民主党反击说,多亏布什先生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对国内安全的忽视,美国现在变得更不安全。
9·11自然也会对2008大选造成影响,约翰·迈克凯恩(他在越南战争中曾经历酷刑考验)以及朱利亚尼(9·11时的纽约市长),两名共和党内声望极高的2008总统候选人,计划对备受新恐怖主义困扰的世界作出漂亮的承诺。民主党的热门人选希拉里·克林顿也对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表达了自己对恐怖主义的强硬态度。总而言之,国家安全成为美国选举不容回避的话题。
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其实也表明了第二个显著变化——美国新的(也是一直拥有的)脆弱意识,这种意识在美国人心中被9·11事件大大强化。伊拉克战争证明美国即使拥有强大武力,改变世界也并非易事。在伊拉克并未发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尴尬又表明其情报系统的薄弱。对卡特里那飓风的糟糕反应也说明,美国政府对遭受下一个灾难性攻击并未作出充分准备。
无论如何,9·11事件会使布什的总统生涯在历史书中异常受人注目,在那次袭击前,布什就如同一个讨人厌的寻常总统,虽然当时美国人也会围绕他不厌其烦地争论,但争论的都是些小话题。翻开档案看一看:2001年9月11日上午,布什还在为一班二年级小学生朗诵“我的宠物山羊”,他的发言撰稿人迈克尔·戈尔森正在为他起草一份题目为“特性的共同点”的演说辞。那时候美国人确实对他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他会成为罗纳德·里根一样“锐意改革”的总统,批评者仍在喋喋不休地指认他会是一个灾难,并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不过数小时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9·11堵住了那些质疑布什的嘴,布什自此也注定成为历史上的大人物。(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