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排行>社会风向标
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十大手法

[ 2006-06-08 14:42 ]

 

环球在线消息:近一时期,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先后爆发“颜色革命”,形成了继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的第二波“美国化”浪潮;通过和平演变,美国实现了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权更迭和政权改造的目的。在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布什明确提出“要在全球传播民主,结束世界上的暴政”。格、乌发生“玫瑰革命”、“橙色革命”后,美国务院公开承认自己在这些“政权更迭”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事实表明,力图建立“没有边界的、全球性的新美利坚帝国”,以长期确保无人能够动摇其单极世界的霸权格局,美国的这一根本战略将在布什第二个任期内推进到新的阶段。

发生在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与10多年前苏东剧变的“第一波”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发生在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内;反对派均获得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都是利用选举的时机实现政权更迭。但另一方面,这次“颜色革命”背后的“美国化”手段,又有许多新特点。

一、不仅注意拉拢和培植上层“精英”,也加大了在这些国家民众当中开展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如果说10多年前美国和平演变的重点是做上层人士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共产党内高级官员的工作,那么今天“美国化”的工作已深入最基层的“草根”,十分注意培养不同层次的代言人。

对于驻在国的领导人或重要政党特别是反对党的领袖人物,美国大使或公使以及高级外交官往往亲自出面,或经常性进行拜访,或举行招待会、宴会,通过长期接触,选择和培养美国的代理人,在条件成熟时推他们出来竞选或发动政变,把他们扶植上台。

对于基层民众,美国主要是通过帮助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然后借助这些组织煽动“民主运动”。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推动下,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间,东欧、中亚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增加了四五倍,其中,美国在中亚国家帮助建立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更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中亚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已经超过了1万个。这些组织在前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更迭”中都发挥了核心作用。

二、以司法制度为突破口,通过“帮助”有关国家改革或重建其司法制度,达到动摇其政体、推翻现政权的目的。美国一向认为,司法制度是一国政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司法制度变了,该国的政治制度的性质也就变了。过去美国无法直接干预这些国家的司法制度和机构,但近10多年来美国利用这些国家实行多党制、“民主化”的机会,不断加强所谓的“司法交流”、“案例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上否定这些国家的司法制度,使其逐渐丧失了权威性、合理性和执行力。

三、以经济援助和加入北约等作诱饵,迫使有关国家允许成立反对派和民间反对现政权的非政府组织,从而使美国支持的反对派能够合法地开展活动。通常的做法是,美国政府出面施压,迫使有关国家政府提出“民主化”的时间表和具体步骤,然后美国步步紧逼,在现政权周围建立各种层次的反对派组织。这些“合法的”反对派组织一旦存在,就可以步步为营,伺机而动,或在议会积聚力量,或直接冲上前台开展“街头政治”。


Page: 123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