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3年以来,虽然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力度不减,但各地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2006年,投资增速总体上仍然偏快,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3%左右,和前几年基本相当。违规新上项目问题严重,2006年对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清理表明,违规项目占25%左右。2007年,投资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首先,投资在建规模偏大,2006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30多万亿,相当于当年三年的工作量;其次,投资扩张的内在机制尚未改变,有的地方继续将投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个别地方把大项目与政绩考核挂钩,各地为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气氛也会加大投资;再次,资金来源相对宽松。近几年,企业效益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企业投资资金十分宽裕。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多,也会增加货币供给水平,信贷资金充裕。但总的看,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快速增长中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国家将继续把控制新开工项目作为投资调控的重点,坚持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环保、技术和安全等市场准入门槛,防止投资需求再度反弹。二是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利润增速不高,必然降低企业投资意愿,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三是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外商向我国转移加工产业的步伐放慢,对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多种因素,2007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2%,比2006年回落5个百分点。国家将继续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巩固和加强农业地位,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七、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仍然较大
从出口看,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速减慢,给我国出口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较大贸易顺差将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将影响2007年出口的增长。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措施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此外,近几年投资形成了国内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迫使企业努力扩大出口。2007年,我国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进口看,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综合分析,2007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15%左右,贸易顺差约1500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八、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连续四年出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维护好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等问题,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缩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首先,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方面的过重负担,适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十一五”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城乡电网、农村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和环保设施项目、农村教育医疗基建项目等。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可稳定在2500亿元左右,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保持500亿元的规模。
九、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对保持2007年的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2007年的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灵活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努力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企业合理正常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初步预测,2007年全年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将达到16%左右,狭义货币增速将达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3万亿元。
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和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改革资源税制度,适时开征燃油税,为实行增值税转型和推行物业税创造条件;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巩固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推行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转型,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水、电、煤、油、土地等价格,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作者:祝宝良 编辑:晓棠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