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哈马斯7日回复是否接受以色列长期停火协议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网 曾招募80余女人弹 |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战争与恐怖连环,巴以和平无望

2004-01-05 09:54:46
我来说两句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王锁劳

2001-12-24

21世纪以“美国世纪”的大模样开局。10年前的苏联解体只是目前格局的开场白。“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争巩固了自那时起兴起的新二元世界的现实观———美国为首的文明国家与恐怖分子或“流氓国家”的对立。然而,把一种现实观当作现实本身,无疑是成问题的。把形态各异的冲突都看作这种现实观所描述的冲突,更成问题。巴以冲突是一个例子。在充斥着江湖权术的国际变局中,与其说文明的冲突,不如说利益的冲突。在力量失衡、价值缺席的时候,全球民主还只是拟议中的课题。

阿拉法特委曲求全

耶路撒冷时间12月16日晚上7点,即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教开斋节开始不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向全体巴勒斯坦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一方面,他强烈谴责沙龙总理领导的以色列右翼政府以反恐怖为借口,蓄意向巴勒斯坦人民和自治权力机关发动战争,拒绝
巴勒斯坦方面提出的停火建议,阴谋继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另一方面,他郑重宣布:为了避免给沙龙政府提供任何借口,巴勒斯坦各派力量必须立即停止针对以色列人的“各种武装行动”,特别是“自杀性炸弹袭击”(俗称“人肉炸弹”);任何违反这项命令的巴勒斯坦人都将遭到逮捕,并严惩不贷。笔者注意到,这是自2000年9月巴勒斯坦人举行起义以来,阿拉法特被迫发布的口气最为严厉、态度最为强硬的停火令,充分暴露了阿拉法特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以及委曲求全的矛盾心理。
  
美国脸色由晴转阴

12月15日,即阿拉法特下令停火的前一天,美国政府召回了派往中东的特使———前美国中央总部司令、四星上将津尼。津尼自11月26日抵达中东以来,不仅未能实现巴以双方停火的艰巨使命,反而目睹了一系列严重的恐怖袭击和反袭击事件。三周的调停努力一再付诸东流,津尼感到无能为力,被迫回到华盛顿述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责巴勒斯坦方面应当对津尼调停使命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他批评阿拉法特及其领导的自治权力机关未能阻止哈马斯和圣战组织接连袭击以色列无辜平民,表示津尼直到条件成熟后才会回到中东继续履行使命。美国总统布什则直截了当地通过媒体对阿拉法特说:“假如你想要和平,你就必须运用你的权力,动用你的安全部队,将那些阻碍和平的谋杀分子绳之以法。”布什还补充说:“全世界都期待着阿拉法特主席的行动,我也一样。”

眼看着美国政府要人的立场在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转变,阿拉法特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与无动于衷?美国是1991年10月马德里和会的主要发起国,没有美国的参与和支持,中东和平事业不可能维持到如今,阿拉法特也不可能结束多年的流亡生涯而返回到巴勒斯坦。美国固然难以改变一贯偏袒以色列的既定政策,但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对巴勒斯坦人暗送秋波。例如,“9·11事件”在美国发生以后,本·拉登的发言人曾公开表示,“只要你们(美国和英国)不停止支持犹太人,……挟持飞机的行动就不会停止。”美国政府显然意识到,长期奉行的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可能是美国遭到恐怖袭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再次遭到恐怖袭击,同时也为了安抚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对于美国即将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不满情绪,布什总统于10月2日发表讲话,明确表示:只要以色列生存的权利得到尊重,美国的中东和平计划中始终包含着建立“巴勒斯坦国”的设想。

布什政府宣布派遣津尼出使中东是在11月19日,此前塔利班政权于11月13日放弃了首都喀布尔,向南部重镇坎大哈收缩,美国在阿富汗战场取得了重要战果。此时派遣津尼出使中东,显然出于布什政府对反恐怖战争长期性的认识。美国人十分清楚,即便消灭了本·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也并不意味着恐怖分子从此销声匿迹。只要巴勒斯坦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就始终存在着美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可是津尼在中东的调停努力一再受挫,布什政府能不感到焦急吗?布什政府无法对哈马斯、圣战组织这些极端组织发号施令,只能给阿拉法特施加沉重压力。阿拉法特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来自美国,还来自对巴勒斯坦建国事业比较理解和支持的欧洲国家。12月10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通过决议,要求阿拉法特解散哈马斯和圣战组织,宣布停止针对以色列的暴力起义行动。阿拉法特对此不能不认真考虑,颁布停火令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哈马斯以色列生死战

阿拉法特在电视讲话中呼吁沙龙政府响应他的停火令,使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可是沙龙对阿拉法特的讲话不屑一顾,他在对利库德集团成员讲话时说,他注重的是阿拉法特的行动而不是讲话。这表明沙龙对阿拉法特的讲话不以为然,他不会轻易放弃武力镇压的
手段。

不幸的是,虽然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主流派放弃了针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但来自民间的哈马斯和圣战组织却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主张以暴力对付暴力,直到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全部领土。自沙龙2001年2月6日出任总理以来,巴以冲突明显比过去几年严重和激烈得多,不仅巴勒斯坦人血流成河,以色列无辜平民也伤亡惨重。

以色列政府对哈马斯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1月24日,以军向哈马斯头号军事领导人马哈穆德·艾布·哈努德乘坐的汽车发射导弹,当场将哈努德以及两名副手炸死。消息传来,哈马斯成员怒不可遏,发誓向以色列疯狂报复。在随后的一周内,哈马斯在特拉维夫、海法、耶路撒冷等地连续发动了一系列人肉炸弹袭击,短短几天内竟然炸死28人,炸伤230多人。哈马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行为遭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沙龙自然获得了布什总统的“同情”和“慰问”。
  
沙龙大打出手激起更大反弹

沙龙回国后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将阿拉法特本人定性为“真正的恐怖分子”。随后沙龙派出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全面镇压。以军侵入到巴勒斯坦自治区,搜捕哈马斯武装分子,炮轰阿拉法特在加沙的官邸,击毁阿拉法特的直升飞机。阿拉法特自知对哈马斯屠杀以色列平民负有一定责任,故此对以军的猛烈打击不作抵抗。不仅如此,他于12月3日宣布巴勒斯坦全境处于紧急状态,逮捕了80多名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以这种实际行动向世人表白,他同恐怖分子已经划清了界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巴勒斯坦极端分子毫不理会阿拉法特的良苦用心,于12月12日又向开往约旦河西岸伊曼纽定居点的189路公共汽车猛烈开火,致使8人死亡,30人受伤。肇事者竟然是阿拉法特嫡系部队———法塔赫属下“阿克萨烈士旅”的3名成员。尽管阿拉法特立即宣布关闭哈马斯、圣战组织等所有极端组织的一切办公室,沙龙政府还是宣布阿拉法特是一个“不相关的人”,以色列政府今后将不再与他保持任何联系。沙龙政府从此可以不用考虑阿拉法特的立场,随时镇压敢于袭击以色列的任何巴勒斯坦人。

在阿拉法特的电视讲话中,笔者注意到,他几乎是在恳求巴勒斯坦人顾全大局,停止一切袭击行动,不要给沙龙政府制造任何镇压的借口。可惜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不给阿拉法特任何情面,哈马斯成员赛德·西亚姆公开表示,将继续“进行反抗,直至以色列停止对我们领土的入侵”。在这种以色列平民不断遭到袭击的情况下,试想能够指望沙龙放弃武力镇压政策、与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环球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环球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环球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