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哈马斯7日回复是否接受以色列长期停火协议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网 曾招募80余女人弹 |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巴以双方可否学学甘地——从以色列总理访问印度谈起

2004-01-07 12:10:13
我来说两句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王锁劳
2003年9月

9月8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飞抵印度新德里机场,开始对印度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虽然访问日程被国内发生的两起哈马斯自杀袭击事件打断,这次访问仍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

以色列人对于沙龙的此次访问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色列人是在1992年两国建交后突然“喜欢”印度的。印度古老的文化遗迹,众多的印度教神庙,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品种,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相对落后的社会面貌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都使以色列人感到心旷神怡。以色列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年满18岁的男女中学毕业后都要到军队服役两到三年,然后再上大学或求职工作,其中有些人还要转入预备役,每年继续在军队服役30天。在军队服役的士兵,许多人被派到加沙或约旦河西岸驻扎,经常遭到巴勒斯坦人投掷石头的袭击。许多以色列年轻人的精神高度紧张,厌倦了国内没完没了的自杀爆炸袭击和血流成河的冲突场面。笔者去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进修期间,接触过许多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有不少人渴望到印度旅游放松身心,亲身体验那没有硝烟和战火而又充满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土地。

以色列人向往印度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对于“圣雄”甘地的敬仰。甘地(1869年~1948年)曾任印度国大党领袖,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提出了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原则。所谓“非暴力不合作”,就是号召印度人民团结起来,使用和平合法方式,拒绝与英国统治者合作,迫使政府机关瘫痪,迫使英国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的本质是依靠宗教的神秘力量战胜非正义,用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化统治者,以最少的流血牺牲换取最大的行动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尽管几次遭到失败,但最终取得了实际成果。英国在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计划),允许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独立国家。一些以色列人每当想起甘地,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为什么巴勒斯坦人不能以印度人为榜样,通过“非暴力”原则来实现他们的建国目标呢?

其实并非没有巴勒斯坦人信奉“非暴力”的建国原则,如西岸城市纳布卢斯有一个群众组织就继承了甘地的遗产,即便在两年前阿克萨起义爆发后也没有使用武力。可惜的是,2002年10月11日,该组织在纳布卢斯拉法迪亚公园举行和平集会与请愿活动,不幸遭到以军的镇压,年约50岁的沙丹·艾布—哈杰拉女士被以军击毙,她丈夫头部中弹受伤,她儿子脖子受伤。尽管如此,该组织领导人阿南·卡德莉女士仍表示,他们将继续采用和平方式,用鲜花而不是石头对付以军的坦克。不过,这样的巴勒斯坦和平组织实在是太少了,在当前武装斗争情绪高昂的巴勒斯坦群众中显得不合时宜。

眼下哈马斯和杰哈德等激进组织奉行的武装斗争方式,赢得了巴勒斯坦群众的广泛支持。在哈马斯和杰哈德看来,是以军首先发动了武装进攻,率先对其组织成员实行了“定点屠杀”的政策,巴勒斯坦人用“自杀袭击”予以还击是必要的与合法的。因为《古兰经》第22章第39节教导说:“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真主对于援助他们,确是全能的。”可是在沙龙政府看来,是哈马斯和杰哈德首先对以色列平民发动了“自杀袭击”,以军的“定点屠杀”只是“反恐怖”而已。根据《旧约圣经》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教导,以军有权将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置于死地。这就是目前困扰和左右巴以局势的“以暴制暴”现象背后的宗教神秘“力量”,也是导致阿巴斯总理辞职和“路线图”计划面临夭折的主要原因。那么,巴以双方可否学一下甘地的“非暴力”原则,打破这种流血冲突的恶性循环呢?

应当说理由是充分的,机会也是存在的,可惜双方都不愿意努力去把握。今年6月29日哈马斯和杰哈德宣布停火三个月,出现了难得的短暂平静局面。可是沙龙政府在停火期间拒绝放弃武力,不断向哈马斯和杰哈德成员下手,导致8月19日耶路撒冷自杀袭击的再度发生。这个时候如果以军保持克制,避免向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攻击,9月9日的自杀袭击也许不会发生。事实证明,“以暴制暴”无助于解决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非暴力”是惟一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天怀念甘地的“非暴力”原则,道理就在这里。

环球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环球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环球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