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利用其经济活力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本着创造和谐世界的理念,积极展开灵活的多元外交,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朋友,并使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增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对全球舆论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公众形象比美国的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教徒报》最近刊登一篇题为《从“恐华症”到“中国热”》的署名文章,全方位论述了中国得来不易的“双赢外交”局面:
通过强调自身的崛起对所有各方应该是“双赢的机遇”,中国成功地消除了人们对此的惧怕心理,并以与大部分贸易伙伴的有益贸易顺差支持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在各类地区论坛上发挥了领导作用,与迄今仍忧心忡忡的邻国启动双边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并向美国等大国历来谨慎涉足的地区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通过这些举措,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努力将“恐华症”转变为“中国热”,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正是在亚洲,中国遭遇了外交上最严峻的一些挑战。它需要克服其邻国对它的不信任感和仇视。这些邻国从历史上就一直视这个中央王国为潜在的霸主。它与该地区的每一个重要国家都发生过军事冲突,如日本、越南和印度。
东亚:日渐感到满意
整个东亚,从韩国往南直到印度尼西亚,都开始依赖中国作为其出口的重要市场和进口的来源地,中国因其低廉的价格不仅让进口商感到高兴,也让消费者感到满意。
鉴于东盟建立之初是作为美国支持下的对抗本地区共产主义的地区性组织,因此它新近与中国发展起了友好的关系才更加引人注目。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牢固的时期。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飞行数千英里去拜访各国领导人,向他们解释中国的政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会给整个地区带来好处。仅2005年4月份,他们就分别出访了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
去年,中国领导人参加了马来西亚东亚首脑会议,通过将新兴的东亚共同体分成为两个集团:核心集团即以中国为首的东盟+3(中国、韩国和日本)和由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次要成员国,得以在该共同体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人还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旅游群体。伴随他们而来的是国家形象的改变:中国比前几年显得更加富有、自信和具有影响力。整个东盟地区的年轻人都开始学习中文,认为掌握中文将会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前程。
汉语热不仅在东盟国家盛行。韩国汉城大学宣布,从2003年开始,汉语就已取代英语成为文科学生中最热门的学科。目前大约有4万韩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鉴于中国已成为韩国产品最大的进口国、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因此这一点也不足为奇。中韩贸易额2005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
首尔还认识到北京的成功调解是朝鲜半岛保持稳定的最大希望。经过10年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处于被动局面,北京2003年开始主持召开六方会谈,并为此赢得国际社会的赞扬。韩国还发现在朝鲜核危机的问题上,它与北京的立场比与华盛顿的更接近。
南亚:送走漫长寒冬
南亚向来是印度的地盘。即便在这里,中国之星也在冉冉上升。2005年中印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双边关系送走漫长寒冬,迎来春天。事实上,2006年被确定为印中友好年。温家宝2005年4月访问印度之后,两国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过去几个月,它们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双方高层官员多次互访。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发誓要把孟买变成上海,这突出表明,中国现在被视作榜样,而不是威胁。
巴基斯坦和缅甸是中国在南亚的传统盟友。此外,中国现在还积极地与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发展关系。对孟加拉国来说,中国已成为它最大的武器供应国。最近,中国还取代印度,成为孟加拉国进口商品头号来源地。北京和达卡将两国关系升级,中国海军获准进入吉大港。双方将2005年定为“中孟友好年”。
2005年11月,尽管印度极不情愿,中国还是成为在达卡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的观察员,这是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施加压力的结果。这一事件可以说明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已经相当大。
中亚: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不仅在东面和南面赢得朋友。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进军中亚的意图。
寻求能源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过去几年逐渐与中亚国家拉近了关系。它在中亚设立贸易办公室,投资当地企业,为援助项目慷慨解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最近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两国还同意修建一条从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通往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的全长1000公里的输油管道。
中国还表示愿意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开发费尔干纳谷的小型油田。它还投资其他能源领域,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力发电项目,另有数十项计划正在探讨之中。
日本:唯一的例外
在亚洲这股大潮中,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去年4月,由于日本出版了中国人认为美化侵略暴行的教科书,中国一些城市发生袭击日本使领馆和日资企业事件。自那以后,中日关系非常冷淡。事实上,日本政府去年12月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也降至25年来最低点。
尽管如此,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中日贸易额达到189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连续7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2005年1月至9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协议金额超过85亿美元。正是这种牢固的经济联系缓和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使这种紧张没有失去控制。
凭借13亿人口和370万平方英里领土,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通过运用经济影响力和实施巧妙的外交政策,这个中央王国正在把其他国家吸引过来。发展样板、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及贸易伙伴,中国正在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许多国家过去对中国的那种恐惧和不信任正在被赞赏所取代,从印度的态度变化中就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印度越来越强烈地认为,中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虽然一些人把强调和平共存的中国双赢外交理论斥为一种宣传,但他们不能否认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完)(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