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略互惠:机遇大于挑战
[ 2007-11-30 15:3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近日,在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召开的“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和促进民间相互理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日两国学者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意义、如何落实和深化这种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组织者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认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时,必须十分注意促进双方民众的相互理解,加强彼此间的学习、研究以加深理解度。战略互惠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不断深化、理解和扩大互惠领域。

中日战略互惠意义深远

资料图片: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共同出席日中友好七团体联合举行的招待会。这是招待会上两国领导人为中日友好共同举杯。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通过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的“破冰之旅”和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的“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完成了转圜,结束了长达5年的政治僵局,回到了正常发展轨道。一年来,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仅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还有历史性的重要突破。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邱国洪副司长认为,两国关系首次被定位为战略性关系,这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建立战略性双边关系,对两国来说并非易事。但实践证明,将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层面,更容易超越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政治理念、外交政策等诸多方面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不仅对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有利,也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利。

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依田熹家先生认为,日中双方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如果说《日中建交公报》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日中关系发展史上第一个划时代的阶段的话,那么这次战略互惠关系的提出可以说是第二个划时代的阶段。日本岩手县立大学校长谷口诚进一步表示,“战略互惠关系”不会就此终结在政治口号上,应该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的。当前在思考中日关系时,共同努力充实“战略互惠关系”非常重要。

日方应摒弃“价值观外交”

谷口诚建议,日中首先应该认真推动构筑以东亚为目标的“东亚共同体”,如果没有日中合作,“东亚共同体”不会有效果。谷口先生尖锐地指出,日本前首相安倍提出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但实际上却在推动政治意识形态浓厚的“价值观外交”。日本如果要推动欧美色彩浓厚的“价值观外交”,那么“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就会渐行渐远。如果真想以构筑“东亚共同体”为目标,日本应该在自己尊重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作为亚洲的一员,发现亚洲的共同点,推动在此基础上的亚洲外交。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王少普教授等中国专家也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少普指出,日本要看到亚洲的现代化正在发展,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亚洲现代化的特点,与欧洲的现代化有区别的。因此日本必须从根本上抛弃传统的“脱亚入欧”思想。

他指出,在亚洲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曾经发挥过“领头雁”的作用。然而日本的现代化不具有典型意义,因为日本的社会结构更接近于欧洲中世纪,这是一种以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不同于当时的中国和韩国。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现代化运动。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所有运动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化道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所以中国的这样的一条近代化特点现在已经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重视。它显示了亚洲的现代化道路,既吸取了欧洲近代化的很多重要成果,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特点。现在一些日本的保守派抱着欧洲的标准,来批评甚至抵制中国的现代化,用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来对抗历史潮流,这是非常可悲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