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泉大使为何着中山装去见萨科齐?
[ 2008-04-30 17:30 ]
4月22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抵达爱丽舍宫。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422,中国新任驻法大使孔泉终于摆脱了在法国的“黑户”状态,正式递交了国书。当天,孔泉身着一身儒雅庄重的深色中山装出现在爱丽舍宫,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民族服装,中山装近年来重新走向公众视野,但一般只演艺界人士出席重大庆典时穿着在身中国政府官员尤其外交官为凸现开明形象,从前遵循国际惯例往往身着西服革履。身着中山装的孔泉到底传达了哪些信息?

据笔者了解,中国驻外大使身着民族服装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从此将成为一种惯例。这并非孔泉本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中国外交部专门做出的着装规定。男士着中山装,女士着旗袍代表中国形象,有望引领一种崭新的社会潮流。

依照国际外交礼仪,许多正式外交场合需穿民族服装出席,而并非我们想象的西服革履。比如重大节日,出席晚宴,或者递交国书等等。西服作为日常穿着,如果出现在这些场合,有时不仅不合时宜,恐怕还被认为有失礼之虞。所以过去当印度人以一身洁白的长袍翩翩而至,日本人以一袭宽大的和服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外交官尴尬在于不知何谓正式的民族服装。

唐装还是汉服?作为中国最强盛朝代的代表服饰,一直是近年来许多国人推崇的对象。然而历史割裂太久,一下子与现代社会对接,并非易事,颇有不伦不类之感。那么长袍马褂?自晚清以降,作为国力衰败年代的象征,中国人的观感也非良好,感情上难以接受。于是许多人想到中山装,这种以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命名的民族服装。据《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由于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常常以一袭中山装示人,因此西方人和西方媒体也常常把中山装成为毛装(Mao Suit)。同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刘少奇和周恩来,以及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均以大方得体的中山装形象示人。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也成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男女老少皆宜甚至是唯一的服装样式。实际上偏居海峡对岸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是中山装的拥趸。

改革开放之初,国门大开,中国人意识到跟世界隔离太久。在拥抱西方世界的同时,也把西装重新作为引领风气的象征,中山装不得不大面积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时光发展到21世纪初,中国一洗百年屈辱,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重领风骚,重新进入国际舆论视野的时候,中华文明的输出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服饰上也应找回自尊和自豪。承载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中华复兴思想的中山装重新流行乃顺利成章之事。

    身材高大又外形俊朗的孔泉原本就是衣服架子。他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期间的着装服饰向来就是年轻人关注焦点。由于中法关系目前出现曲折,孔泉身着中山装向萨科齐递交国书引起诸多联想,也成为一段时间内网民议论的热点话题。然而观看近期孔大使接受法国几家媒体采访时仍然身着西服,就知道这仅仅是一种礼节着装的变化,固然代表了民族自信心的找回,但与国内急剧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风马牛不相及。(蔡印同)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