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在美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这是王岐山和保尔森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后握手。新华社记者 张岩 摄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出乎意料的“和谐”气氛下,于当地时间6月20日在美国顺利结束。这次战略对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改以前那种火药味十足、你来我往的辩论态势,而是真正进入了对问题共同认真探讨的对等的对话层面上。基于这种在和谐气氛下的对话方式,双方的努力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首先,这种双赢的结果归功于中美双方都看到了世界经济失衡环境中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到头来两败俱伤的后果。尤其是让美方意识到中国的谈判内功和对问题本质的悟性越来越强,所以,要想牺牲对手的利益而取得自己单边有利的结果几乎不可能。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对话内容中看出。
1、关于资本市场开放问题。虽然美方非常希望利用自己金融业的竞争优势,通过敲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来分享目前扭曲的资产价格体系所可能带来的超常收益,但是,中国方面金融机构的“反渗透”,却像另一扇防火墙,保住了内功还未练好的中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双方都感到要对等解决资本市场开放的问题,有必要为此启动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机制。
2、关于汇率问题。中国这次以攻代守,对美元疲软问题造成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严重性,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和关注,从而让美方意识到美元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导入的必要性。相反,在美国次贷风波所造成的美元疲软和原油价格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至少,东亚国家在人民币稳定增值的变化中,获得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良好表现,从而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美国经济下滑对经济伙伴国家的溢出效应。所以,这次对话淡化人民币问题,就显得“理所当然”。
3、关于能源问题。这是这次对话内容中最大的亮点,因为大家都“坦诚”地指出了对方的弱点,所以才共同意识到合作互补的方式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双方不再纠缠对方的弱点,而是去寻找共同的利益点,采取相应的合作方法。这种从新辟的第三条道路(不是刻意去要求双方改正自己的缺点)上谋求对策的做法,反过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投机资本的嚣张,更为有效地控制油价的继续上扬。
其次,这种双赢的结果,也来自于谈判过程中的换位思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因而对对方提出的建议,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进行认真的反思,而且更快更有效地化为行动。至少,中国汇率的加速调整和油价的部分放开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建议所表示出来的极大诚意和坦率的反应。当然,美国方面也在强调强势美元的必要性和对投机资本加强监控的政策导入。所以,很多建议,双方都一改以往的“戒备心”、“逆反心”,认真反思,理解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马上就化为了行动。这种效果比高压的舆论攻势要好得多,也为今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这种双赢的结果是基于两国经济的渗透关系表现得越来越强这一客观基础。也就是说,今天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反映了美国消费者能够分享越来越多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而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又表示中国这个世界加工厂和贸易大国,在不断为亚洲这个最活跃的经济区的繁荣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两国如果保持开放合作,则能够达到高度的互补,世界经济在相互依存中稳定发展;而两国若闭守保护,反而给各自乃至周边地区带来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麻烦。所以,双方一定要设法在合作中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得美国的储蓄开始不断增加,使得中国的消费也开始显著地增长,由此创造出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
当然,今后一旦双方过于看重自己利益,处处在合作中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策略,而不顾对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与否,那么,很多经济合作问题,就会因为出于自己“国家安全”的需要,不得不停滞不前,最后只能通过互相指责,把自己国家的内生问题转嫁到对方政策的外生“错误”上。果真这样的话,对自己国家在世界经济失衡的环境下所谋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有百弊而无一利。(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