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怎么办?
利益冲突使欧洲各国难以真心实意地进行合作,但现实的情况却要求他们必须协调行动。欧洲许多跨国银行集团通常在各国都设有独立法人的子银行,但业务和资金却统一管理。如果各国分别行动,这些银行势必被相关国家分割接管,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例如当富通集团遭遇危机后,卢、比、荷三国分别接管了富通在各自境内的子银行。但由于之前许多主要的业务运作都是在总行层面运营,因此要让这些子银行独立运作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最终卢森堡和比利时政府只能选择以换股的方式再把股权卖给法国巴黎银行,由巴黎银行对富通集团原来的银行业务进行整合,而两国政府则持有巴黎银行的股份。
“爱尔兰事件”,是一件饱受指责的坏事,也是一件未曾预料到的好事。它提醒欧洲的领导们:统一的市场、自由流动的资金和独立的经济、政治主权国家决定了欧洲只能采取同步的、协调的行动。如果某一个国家单独采取救助行动,将导致资金迅速逃离其他国家,造成其他国家的金融灾难。可以推测,可能正是“爱尔兰事件”警醒了纷乱中的欧洲。
10月11日,在法国科龙贝双教堂村萨科齐和默克尔共同表示,法德两国在金融危机救助方面,不存在一点分歧,欧洲国家应当采取协调、同步的措施,尤其强调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同时进行。
10月12日晚,原定15日举行的欧元区15国领导人会议在巴黎提前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同意由各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
10月13日,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瑞士央行发表联合公告,将透过拍卖美元定息贷款,向银行提供无限量美元资金。
10月14日,英国宣布将出资500亿英镑(约合870亿美元)收购问题银行股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也分别承诺为本国银行系统提供总额13,0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欧洲各国出台的救助方案资金总额累计已超过2万亿美元。
欧洲救助计划的快速实施,受到了那些身处危机之中金融机构的欢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当即申请当局注资150亿英镑;HBOS则寻求100亿英镑政府注资。欧洲政府的快速救助也促进美国政府快速达成了共识并付诸行动。10月14日晚8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将动用2500亿美元通过直接收购大型金融机构的股权为金融体系注资。
庞大的欧洲金融救助计划,让欧洲的民众和领导人松了一口气。但是这也可能只是“片刻的喘息”。正如一名债券基金经理指出的:“美国银行的杠杆相当高,大约在40至50倍,很多欧洲银行的资本杠杆更高,大约是50至60倍。尽管欧洲银行不像华尔街投行那样创造出很多眼花缭乱的产品,但是欧洲银行利用会计技巧来‘修饰报表’。一些欧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表面上高达11%至12%。但是这是‘粉饰报表’的结果:在会计处理上,银行将资产中的AAA级结构产品的风险权重设定很低甚至是零,这样即便是在这类产品上的投资十分巨大,那么经过风险加权后的风险资产也很小,资本充足比率也会很高。”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推进,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将面临进一步的压力,目前还很难断定未来还将有多少欧洲银行会“中枪倒地”或是被国有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欧洲的实体经济也必将受到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金融风暴的冲击对于整个欧盟来说都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毕竟这是欧元区成立10年以来碰到的头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在过去10年宽松的信贷环境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欧元区乃至欧盟各成员国一直是“有福同享”;当危机来临,到底能不能做得到“有难同当”,现在看来还存在不小的变数。迄今为止,欧洲推出的“联合”救助政策,仍然主要是危机发生之后的各国“同步”动作,而不是欧盟层面的联合救助计划。在欧洲现有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货币结构下,各国的“同步”动作是唯一可能的“联合”结果。市场的加速崩溃触发了这一共识,这些昔日的敌人抑或朋友,如今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不得不站到一起并肩作战,“统一的欧洲”也许就此开始,也许就此结束。(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