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全球瞩目的欧元区财长布鲁塞尔会议议程一拖再拖,“吹风”风向一变再变,最终仍然未能拿出如市场一度传闻的、总额高达220-250亿欧元的对希腊注资援助。
尽管希腊政府近期采取强硬手段降低债务比例,减少财政赤字,甚至不惜冒国内社会动荡的风险,但正如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单纯依靠希腊一国,摆脱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难度实在太大。不仅如此,由于欧元区金融的互通性,希腊危机若任其蔓延,引发连锁反应,恐怕只是时间和程度问题。
正因如此,会前、会中,市场曾对此次会议达成援助协议寄托希望,不论是采取直接注资,或采取包销、摊购希腊国债的方法,总之欧元区理应为希腊、也为自己做些什么,以尽快摆脱笼罩在欧元区头顶上的乌云。
然而人们翘首悬望的布鲁塞尔财长会议最终仍然成了“务虚会”:欧元集团主席容克许诺“建立必要时迅速救援的机制”,表示一旦需要,欧元区将迅速协调立场,采取“任何必要的救援措施”,却没有拿出人们所期待的救援希腊财政的具体计划。
关系利害、轻重缓急,欧元区财长们自然早就心知肚明,大多数与会国也认为理应伸出援手,以免事态扩大,殃及池鱼。这就是会前会中,“救市”消息满天飞的奥妙所在。
问题在于,在整个欧元区内,真正有实力伸出援手的,只有德、法两个核心国家。如果这两个国家松口,援助就可以从务虚变为务实,反之,则口惠而实不至的“暗示疗法”就会成为自然的选择。
然而偏偏这两个国家态度一直消极。
德国国内对欧元区其它国家拖累德国金融、甚至欧元拖累当年红极一时的西德马克,原本就心怀嗟怨;据民调显示,绝大多数德国民众认为希腊危机与己无关,反对将德国民众缴纳的税款,贴补“不相干、自作自受的外国”。因此德国政府在援助希腊问题上一直态度保留。此次英国媒体曾披露,德国可能松口,不料德方当天即做出澄清。德国一位匿名官员甚至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如果希腊真的缺钱,德国不反对他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借。而“欧洲事欧洲管”、反对外部介入,原本是欧元区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这一插曲的出现,恰说明德国是铁了心不想掏钱。
相对而言,法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要灵活得多,法国总统萨科齐曾不止一次暗示“可以商量”。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会议召开期间,法国大区选举第一轮投票举行,萨科齐及其执政党遭到历史性惨败,自家后院的这把火,让好出风头的萨科齐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法、德按兵不动,所谓救助也就只能停留在务虚和“暗示疗法”的基础上:让希腊人相信,“只要有必要”,我们是一定会来救的,但现在没有必要。
也许是为了印证这一说法,会议召开前,希腊政府出面表态,称“没有必要”接纳外资援助。这样一来,欧元区各国更能就坡下驴。
法国大区选举第二轮投票即将开始,而德国的态度也无任何变化,政府发言人威尔海姆日前表示,尽管欧洲理事会要接茬在布鲁塞尔开会,但德方不认为会有任何援助计划出台。
“暗示疗法”并非巫术,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治疗作用,前提是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抵抗力正常,主要治疗方法到位,而这三条对于财政赤字相当于GDP12.7%(欧盟限额是3%)、政府负债率超过100%(欧盟限额是60%)的希腊而言,显然都不具备,后事如何,恐怕只能考验当事各方的魄力和忍耐力了。
(作者: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