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美俄关系有一些明显的松动和改善。双方都抛出了一些橄榄枝,以示两国关系“重启”一年多来的成效。最具标志性的,一是梅德韦杰夫总统6月访美和奥巴马总统精心策划的“汉堡外交”,双方显得异常亲密。二是美国公开表示支持俄罗斯“入世”,俄罗斯订购了4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三是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伊朗问题上有条件地满足了美国的需求,并在阿富汗战争后勤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四是在奥巴马发表“无核世界”一年后,双方签署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这些情况,联系到不久前披露的所谓俄罗斯“秘密外交报告”(主张谋求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加强合作),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俄罗斯现在已“一改以往与美国对着干的立场,转而采取了合作立场”,实际上已开始了“转向西方”的新外交。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一度对美国寄予不切实际的厚望。普京担任总统后,吸取教训,对外政策有所调整和变化,但俄罗斯压根儿就不准备同美国“对着干”,而是把俄美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希望成为美国真正的合作伙伴,奉行一种俄罗斯式的“韬光养晦”战略。问题是美国并不领情,也不买账。布什执政8年,一开始,他也曾向普京“示好”,称赞普京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俄罗斯也回抛了不少“橄榄枝”和“鲜花”。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第一时间就对美国表示了同情;对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俄罗斯也最早明确表示支持,实际上也给了美国不少后勤方便。但布什一意孤行,不为所动。他不仅继续推行克林顿的“北约东扩”政策,而且打着“反恐”旗号,向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全方位渗透”,连续策划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感到美国“欺人太甚”,采取了一些强硬的“反制”措施,有选择地进行了对抗。后来布什政府把美俄这种关系形容为“有选择的对抗”和 “有选择的合作”,两国关系时紧时松,明争暗斗。很多事例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去年3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瑞士第一次会晤时,美国特意安排了一个“重启”美俄关系的场面,以表明奥巴马“外交新政”有别于布什,对俄关系将有调整和变化。实际上,这是奥巴马外交“巧实力”的公开展示。这以后,双方谨慎地相互观察、试探底线和博弈,终于,美式“巧实力”碰上了俄式“韬光养晦”,并撞出了一系列火花,产生了两国合作和协调立场的一些积极效应。这种碰撞“火花效应”,如果继续发挥正面作用,符合双方目前的愿望,也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要求。
问题是,俄式“韬光养晦”战略目标是要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传统地缘政治影响,并有着它“核心利益”的“红线”;美式“巧实力”是由于它“暂时”力不从心,不得不放下身段,但战略目标仍在于“重塑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不允许任何国家与它平起平坐。一年半来,奥巴马和希拉里对“重塑美国领导地位”念念不忘,几乎在每个场合都要提及或者强调。美俄双方这种战略上的矛盾,根深蒂固,对两国新近碰撞出来的火花,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最近,希拉里国务卿的东欧和外高加索五国之行,实际上就是在俄罗斯的“黄线”与“红线”之间“转悠”,其言谈举止(特别是对格鲁吉亚的支持和有关“势力范围”的讲话)向俄罗斯发出的信号,不言自明,俄罗斯能不心中有数吗?
值得玩味的是,梅德韦杰夫访美前,美国主流媒体利用所谓俄罗斯“秘密外交报告”大做文章,制造梅德韦杰夫“更倾向于加强俄美国关系”的效应。梅德韦杰夫访美刚一结束,美国便宣布破获俄罗斯大规模间谍案,矛头直指俄罗斯克格勃。俄罗斯方面对此很是警惕。一些媒体和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这些事非同寻常,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巧安排”,并得到俄国内亲美势力的某种配合,目的在于挑拨俄罗斯领导人关系,破坏“梅普组合”,并离间俄罗斯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作者: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