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的一刻起,G20的主题词就似乎很明确: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寻求共识与平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肆虐之际呱呱坠地的G20峰会,全称本来就是“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所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在金融和经济领域达致共识,协调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从而使各国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地携手走出危机与衰退。
不论是华盛顿、伦敦或多伦多峰会,尽管各国体制各异,立场有别,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国还是大体上能在主题词上找到共识,即必须一致采取刺激和干预性金融政策,来确保全球经济的尽快复苏。然而,这种共识随着各国经济恢复步伐的快慢不一而显得越来越脆弱,成员国中进口大户和出口大户间的利益和立场相左,又让在解决经济失衡方面达成协调一致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渺茫。
就在G20首尔峰会开幕前夕,美联储超出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对美元肆无忌惮、毫无掩饰的滥发滥印,让美国原本所一心希望的峰会两大主题词——对人民币汇率的围剿和设定经常账户失衡的数值目标——变成了一厢情愿的幻想。对于前者,一度由美国领唱的热热闹闹的全球性大合唱,如今除了美国自己,只剩下英国《金融时报》等个别媒体还在喋喋不休地坚持,大部分G20成员国早已把怒火转移到以邻为壑的美联储和美元身上,盖特纳和奥巴马“美国好就是世界好”的辩解非但苍白无力,甚至可能变成火上浇油——那不啻在提醒大家“美国坏就一定要世界跟着坏”;后者同样因为美国的单边做法,而变得甚至丧失了讨论的价值,据各方面的消息称,这个话题因“不合时宜”而索性被排斥在G20首尔峰会的主要议题之外。
主题词混沌,主角也同样变得含糊不清。G20峰会曾被认为有鲜明的“G2色彩”——最大经济体美国和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被寄予厚望,成员国希望这二位“主角”的协调、共识能够引领全球经济尽快走出底部。然而协调、共识既然变得晦涩不清,主角自然也就身份模糊。美国依然会是话题的中心(哪怕未必是他们愿意谈、愿意听的话题),但他们所最津津乐道的汇率操纵、贸易失衡,已经因为自己的表现而变得有口难言;中国原本就不愿意过多抛头露面,既然人民币汇率问题“退居二线”,那么不论萨科齐“携手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鼓动,还是卡梅伦“担负起应担负的责任”的激励,都不足以让中国主动挑起更多戏码。
至于其他有意“上镜”的人物,如摩拳擦掌,对轮值主席身份颇有“代入感”的萨科齐,或为韩国成为G20首个发展中国家东道主而感到高兴的李明博,在这样一场主题词混乱、各国立场莫衷一是的峰会上,充其量只能多抢几个镜头而已。
G20的成员国如此众多,而峰会的会期却又如此短暂,各国首脑刚登台亮相,旋踵间又要忙着鞠躬谢幕,在共识明晰的前提下,尚能为全球金融、经济政策定基调,起个“定音鼓”的作用;一旦如此次这般,各成员国立场不一、各说各话,峰会所能得到的成果,恐怕也只能是闭幕式上领导人微笑合影的照片了。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刘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