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新年伊始之际,中国日报网连线采访了中国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就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国内 “拥核论”升温等广受民众关注的热点国际事件进行深度解读。
日本误判形势致钓鱼岛撞船事件升级
中国媒体近日进行的舆情调查显示,“钓鱼岛撞船事件”成为中国民众2010年最为关注的国际事件之一。虽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但中日关系因“撞船事件”陷入低谷,目前仍在缓慢恢复当中。
徐敦信大使分析称,“撞船事件”是日本掩盖本质的叫法,其实质应为“中日领土纠纷”。而日方误判形势采取出格的外交行动则是导致事件恶化的原因,根源在于缺乏政治互信。
首先,日本对中国政府缺乏信任。在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盛行。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并发展必要的防卫力量。这一切都对日本构成威胁。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担忧其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优势会因此丧失,因而采取了出格的外交行动、非法抓扣中国船长,导致事件恶化。
其次,中国2010年面临的南海、黄海问题较多,日本误以为这是一个采取行动的好时机。此外,日本还可能希望借此迎合美国的“口味”、获其好感。
徐敦信大使还强调,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为解决此问题,中日往届领导人曾作出种种努力。但由于问题极其敏感,中日两国始终难以就此达成共识。但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和平谈判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途径,同时不要因此影响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日本国内“拥核论”会否成真?
日本外务省在2010年11月底公布调查报告承认,日本政府曾于1969年与联邦德国政府讨论日本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而日本国内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开发核武器的声音。那么,日本是否会成为另一个“拥核国家”?对此,徐敦信大使分析称,不论是在日本民间、抑或对于日本政府,核武器都是一个极端敏感的问题。不可否认,日本国内确实出现开发核武器的声音,但这肯定是极少数。对于唯一一个曾遭受核武打击的国家而言,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在国会答辩中提出“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日本国会1971年通过决议将其定为日本国策。目前,日本政府仍要遵循这一规定。
除“无核三原则”这一自我制约之外,日本政府倘若要发展核武器,还将面对来自国内民众和政治家的强大阻力。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普遍认为重振经济才应当是日本政府的第一要务。
第三,日本发展核武器还将面临国际社会的制约。即便是与日本签订《安保条约》、确定军事同盟的美国也曾暗示,警告日本不要搞核武器。
在采访最后,徐敦信大使表示,尽管中日关系2010年面临重重困难,两国老百姓的感情大受影响,但在2011年“中日友好”仍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徐敦信 中国前驻日本大使 编辑: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