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集团(G20)第六次峰会即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第5次峰会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美欧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不同程度恶化,并引起国际金融动荡;二是东方发生了日本自然大地震,中东发生了“政治大地震”;三是美国和欧洲爆发了“占领华尔街”之类的民众运动,暴露了老牌发达国家普遍性的深层次矛盾。因此,人们对会议有着更多的期待,专家学者们也议论纷纷,期盼G20在过去5次峰会基本共识基础上,继续前进,力避经济复苏势头受挫,共同“给力”,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合作共赢,在全球经济治理和改革方面进一步有所作为。
G20原本是财政部长一级的对话会议。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2008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后,G20影响力凸显,峰会也就应运而生。
31年前的墨西哥“坎昆会议”(又称"南北对话"),共有8个发达国家和12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参加。当时笔者是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官,亲身体会到,会议完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近10年来,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8+5(对话)现象”。参加对话的5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开始有了一些发言权和分量,但基本上仍是发达国家主导,“5”只是“被加上去的”配角。现在的G20就不一样了,G7虽然仍在诸多领域起着主导或主要作用,但“8+5现象”实际上已成明日黄花,“金砖国家”和其它新兴经济体成员已在逐步形成合力,G20峰会已成为新兴经济体同老牌发达国家"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事情正像法国总统萨科奇承认的那样,世界正在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当今世界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众多新兴经济体。当然,也离不开俄罗斯。
现在的G20代表性和重要性都十分明显,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人口也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它的成员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平衡。因此,理应有所作为。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新世界,新思维”。这很好,新形势呼唤新的思维。关键是如何认识这个“新世界”,应该有什么样的“新思维”。
中国在这方面的态度十分明确,这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一个需要“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等伙伴关系”的新时代。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休戚相关,当世界面临严重挑战和危机时,必须协调立场,顾全大局,共克时艰。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谈论"同舟共济"。这值得欢迎,也符合“新思维”。但仍需实践的检验。拿美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高失业问题来说,这并不是中国或任何新兴经济体国家造成的,更不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而是它们自身深层次矛盾的产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可以助一臂之力,但必须分清责任的主次,并放弃老一套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归根到底,它们必须自我反思和“自救”;拿新兴经济体说事,甚至利用历史形成的某些不合理制度“转嫁危机”,是不合适的,有没有前途。要真正的“同舟共济”,就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要求,千万莫做损人利己的事。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尤其需要考虑"历史的责任",多关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
这次峰会能否不负众望,取得积极成果,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市场准入”是双向和互惠的。一味追求自己的优势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同时又利用所谓“反倾销”和“安全”等各种手段限制和打击别国的产品和投资入市,那是不公平的,也行不通。在这个“新世界”,“制裁”不会再是单方面的了。
二、G20峰会五次是在发达国家开的,一次是在24国集团之一的韩国开的。为了体现平等关系,应该规定今后峰会轮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召开。
三、应该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包括监管体系),改变不合理的现行体制,逐步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和民主化方面发展;向着国际货币储备多元化方面发展;向着“标本兼治”方向前进,最终打破“一票否决权”的垄断局面。
中国和众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始终抱着诚意,希望有关各方、特别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真正能顾全大局,识大体,向着“同舟共济”和“合作共赢”方向迈进,为全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相反。
(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