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娱乐消息:6月22日,历时三个多月的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成功落下帷幕。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团市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学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首都“挑战杯”竞赛指导单位和主办、承办单位的领导出席闭幕式,首都各高校团委科创工作负责人和获奖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
闭幕式由颁奖仪式和优秀获奖作品现场展示两个环节组成。颁奖仪式上,与会领导为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大学生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向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颁发了本届竞赛首次设立的团体奖项:“首都挑战杯”和“首都优胜杯”。最后,团市委书记王少峰同志寄语广大首都青年学子,希望同学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勇于探索,始终坚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提升自我;将所学本领奉献祖国,回报人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颁奖仪式举行前,与会领导认真观看了优秀获奖作品的现场展示。获得本届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十余位获奖选手现场演示并讲解了自己的科技作品。
闭幕式既是对第五届首都“挑战杯”竞赛的总结和表彰,也是对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重要动员,标志着全国“挑战杯”已进入全面筹备和冲刺阶段。
第五届首都“挑战杯”竞赛自今年3月15日启动以来,在各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承办高校全力支持与配合下,积极引领首都青年唱响为祖国科技腾飞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实现多项创新,将首都青年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为下半年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开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进一步完善办赛形式,实现流程和机制创新。
与往届竞赛直接通过书面评审评出各等成绩不同,今年首都“挑战杯”首次采取网络评审和特等奖答辩两级评奖机制。组委会建立了“创业北京—首都挑战杯”网络平台,实现了作品申报和评审的网络化,每件作品均经过3名专家进行独立评审。网络评审产生的优秀作品参加特等奖答辩,让专家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并现场审查作品,最终确定竞赛各等奖项,从评审环节上确保作品优中选优。
此外,本届竞赛还借鉴全国竞赛模式,按高校作品获奖成绩设立“首都挑战杯”和“首都优胜杯”,并重点提出将对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和高校给与奖励。
办赛流程的完善创新和激励政策的实施,使本届首都“挑战杯”竞赛吸引了首都54所高校3000余名同学参加,上报作品547件,作品数量和质量较往届竞赛均有大幅提升。经过网络评审和特等奖答辩,综合考虑两阶段评审成绩,确定特等奖32项,一等奖63项,二等奖116项,三等奖212项。
中国人民大学以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首都挑战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14所高校分别获得“首都优胜杯”。
·
进一步优化专家评委层次与结构,确保竞赛高水平。
结合今年的两级评审方式,组委会对专家层次与结构进一步优化,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邀请了80余名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本届竞赛的专家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和指导。为进一步提升评审水平和权威性,组委会还邀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原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为专家评审委员会名誉顾问。
本届竞赛的大部分评委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他们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掌握前沿信息、熟悉网络操作,也非常支持青年科技创新事业。如哲学社会科学类评委吴晓求、温铁军教授都是经济学界的著名学者,自然科学类和科技发明类评委易建强、王贞松研究员等都是中科院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资深专家。
专家们在认真阅读、比较审阅作品的基础上,不但给出了量化打分,还客观、全面的给出了评语,评语包含对作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部分专家还为作品提出了改进意见和下一步研究方向。不同层次、类别的专家评委直接参与一线评审工作将学生的课外创新研究与实际科研需要充分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的导向性作用,是保证首都“挑战杯”竞赛高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
加强宣传与组织,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自本届首都“挑战杯”竞赛启动以来,首都各高校积极响应,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基础和学术特点,举办了特色鲜明的校级“挑战杯”竞赛,既促进了校园课外学术科技氛围的营造,又通过竞赛为首都“挑战杯”选拔了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
此外,本届首都“挑战杯”竞赛注重宣传教育,对各种活动、竞赛动态等重大事件,不但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和通知,还邀请了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启动仪式、首都青年科技创新创业报告会、特等奖答辩等现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前来采访拍摄。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千龙网等多家媒体多次专题报道了首都“挑战杯”的特色活动,“挑战杯”学子风采等。首都“挑战杯”作品还走出校园,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校园内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氛围。
本届比赛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志愿者招募工作。赛事组委依托奥运志愿服务体系,建立起首都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首都“挑战杯”锻炼和经验积累,将服务全国“挑战杯”竞赛,并逐渐演化为一支长效的科普宣传服务先锋队,推动“科技北京”总体格局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
·
优秀作品展现育人成果,首都学子冲击全国“挑战杯”。
与往届竞赛相比,本届竞赛参赛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参赛作品水平明显提升。参赛作品研究领域广泛全面,研究内容贴近实际,既有精美的机器人、飞行器、探测仪等科技制作,又有涵盖金融危机、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话题的调研报告,体现了首都大学生扎实的学术功底,日益增强的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民生,心系祖国发展的基层意识。
本届竞赛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高校数量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部分市属院校的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升,这表明本届竞赛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竞赛影响力和覆盖面日益扩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形成了良好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体现了挑战杯竞赛促进高校育人中心工作的成果。
本届首都“挑战杯”竞赛结束后,组委会从本届竞赛的优秀作品中选拔84件作品,参加今年下半年在北航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并力争创造好成绩,向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
编辑:富文佳 来源:中国日报网环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