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文化资讯
《四世同堂》:北平挽歌
2011-01-20 10:28:59      来源:新京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知道田沁鑫要改编《四世同堂》,就对她这部作品有所期待。期待来自信任,国内舞台剧诸导,田沁鑫具备处理这类原著的能量,有《生死场》为证。

我当然也好奇,一是她为何不将这条路走到底,少排或不排那些所谓实验之作?二是《四世同堂》原作为三部,八十多万字,这一次她又将如何处理?

看完演出,期待、信任和好奇都得到了满足,田沁鑫将舞台剧《四世同堂》排成了挽歌,北平的挽歌。没想到的是,我从这个戏里感受到了悲悯,一份强大的情感。

怜悯成为这出戏的贯穿情怀,笼罩在所有人物身上,不管是祁家的、钱家的,还是冠家的,使这出挽歌式的戏剧弥漫着一份庄严,一种仪式的力量。

1943年9月,老舍夫人携子女逃出北平,辗转抵重庆与老舍团聚。夫人对四五年间在沦陷区北平的所见所闻的诉说,激起老舍的创作欲望。

1944年,他正式动笔写《四世同堂》,同年发表第一部《惶惑》。1946年后,访问美国期间,又创作并发表了第二部《偷生》和第三部《饥荒》。

《四世同堂》的创作缘起就寄托着家国情怀,它是一次对遥远的沦陷的故土的倾诉;它更是一种巨大的怀念,对自己熟悉的北平人。

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命名极具挽歌性质。老舍先生对北平,心疼着呢!

舞台剧准确把握到原著的基本情绪和气质,并且将它们传达出来了。

《四世同堂》和三部曲,八十多万字,其实就写一个问题,人的尊严,中国人叫面子。要面子,或者不要面子,这是一个文化问题,在沦陷时期,它就是一个生死问题。

北平城见过世面,它不是第一次面对异族占领,明亡清立,清亡民国立,到日本人占领,朝代更替,战乱频仍,北平人总要面对这种问题,总要做出选择。那叫一个纠结。

我想到同样面对沦陷、被占领,1945年的东京人和北平人的选择完全不同,他们是从上到下,完全服从。他们不纠结。

《四世同堂》舞台剧没有对冠家等人物做更多的漫画化处理,这也是俺没想到,而且赞赏的。冠晓荷处理得好,我坐在二层,但依稀感觉到他头上的白发,不知是否造型有意为之,让我感动。

钱家毁了,冠家也毁了,祁家毁了一半。舞台剧集中和着重三家那些死去的人,这让祁老爷子对八十大寿和四世同堂的坚守有了非同寻常的力量,也使全剧的挽歌气质更加完整,浑然一体。挽歌是给沦陷期所有北平人的,不管是要面子的,还是不要面子的;不管是死去的,还是活下来的。

看到第三部,我一下想起尹丽川的名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小尹所写,又何尝不是挽歌?

小说《四世同堂》是对沦陷期北平人的整体包容,舞台剧《四世同堂》则对他们做出了整体超度。沦陷时期的北平人,你们有福了!

牟森(话剧导演)

文章来源: 新京报            实习编辑:任爱凡




更多新闻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