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心怀天下的志士,一个社会也离不开敢于直面现实的公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设性批判的呐喊出自一名少年,确切地说是一名中学生,这种情怀令人感动,令人肃然起敬。《忧,所以思》正是这样一本可以带领读者进入“沉思”境界,并产生文化认同与价值反思的图书。
忧虑、忧愁、忧患是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它实际上就是危机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总有一天会身陷困境;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危机意识,总有一天会走向衰亡。“忧”的是当前看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思”的是这些困难、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之道。这是小作者张千帆对“忧思”的洞见,也是贯穿整本书的逻辑主轴和价值立场。如果要用几个方面来概括本书亮点的话,我想至少有三点非常值得读者期待:
话题全面,博古通今。说教育、悟人生、聊智慧、侃文化、谈社会、解难事、忧生态、议国是、品世态这九个部分构成了全书的主体,每个主题下又有若干篇紧扣时代脉搏的杂文。阅读中,随时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宽广的视野和流墨般倾泻的才气。《老子》、《庄子》、《诗经》和《春秋》都是作者信手拈来的经典素材;陶渊明、李白和苏东坡等古代文人的历史轶事都成为作者笔下鲜活的例子;《世界佛教传法图》、《华藏世界》、《天象图》涉及的作者所游之处,都成为化用典范,并且恰到好处。
在《创新死于习以为常》一文中,作者以庄子《知北游》为例论述了自然之道“殆于发现”之理,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作者认为,其实“不言”、“不议”、“不说”的“美”、“法”、“理”等,都存在于我们耳目之中,只是我们缺少追问。在笔者看来,这一阐释的角度颇为新颖。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者极富人文情怀地关切自然,体悟人生,行文中透着深深的博爱。在《忧生态》一辑中,作者写道:“人定胜天信奉的始日,便是有朝一日必须向大自然忏悔的开场。学会向大自然低头,敬畏自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人类方可在大自然中和合万世、颐养天年。”
早在200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要警惕大自然因人类的盲目行动而做出的报复。这种见述也频现于法国哲学家施韦泽和英国哲学家莱昂波德的生态伦理学中。无论是《2012》的末世预警还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喧嚣,都指涉了现代化进程和自然生态恶化二律背反的“峡谷”。
除了字字珠玑的深思关切,小作者张千帆行文中还不乏妙语解颐的类比,每每令人会心。如《说教育》一辑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作者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应是发现人才、扬长避短,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作者看来,让猪去学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让乌龟去学赛跑,并且还要摘金夺银,这除了是异想天开之外,只能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忧,所以思》一书的另一大亮点是直面社会现实,心怀家国天下。整本书中跳跃着青年才俊张千帆充满激情又睿智理性的思想火花。
在书中《改革的成果与成本》一文中,作者提到,当下的改革中,要做到共担改革成本,共享改革成果。以往的改革中,老百姓承担的成本过多,要改出一个“同患难共富贵”的机制,而不能永远停留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话语迷思中。
展读此书,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所写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90后”如张千帆这样一个高三学生毫无矫饰、振聋发聩的家国忧思录,角度新颖且见地不俗,足以让我们为之鼓掌、致敬,这也是我推荐本书的最好理由。(郑恩)
来源:北京日报 实习编辑:田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