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文化资讯
商业之都老北京为何出不了现代商业 交税多是主因
2011-02-23 15:52:05      来源:北京晨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商业之都老北京为何出不了现代商业 交税多是主因
 
 

老北京是商业之都,市井繁华,见诸历代典籍。可奇怪的是,如此积累,却一直未能自主发展出现代商业模式,而是长期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这,与封建时代商业管理制度不合理息息相关。

老北京做买卖,最头痛的是税太高。明初是“三十税一”,契税是四十文,可不过几十年,税就增加了五倍,对偷逃税款者,要打五十大板,并罚没50%的货物。

清代税分两种,一是朝廷直接收,衙门设在崇文门,运入、运出北京的货物一律征收5%的税,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大城市均如此,但日常必需品,如煤炭、大米、木炭等免税。

另一个是地方税,归顺天府管,分大兴、宛平二县,大兴管东城,宛平管西城,根据规定,九门之外的铺面,上等每户征白银5两,中等2.5两,下等免税。此外是契税,一般情况下,买契为9%,典契为4.5%,凡是私下订立合同的,一律按逃税处理。

以当时商家的经营水平衡量,这个标准已经不低了,但问题是各级权力机关还要层层加码,加上清后期皇家财政艰难,动辄向商家转嫁压力。而商人地位低微,无力抗争。康熙时,大当铺每年税银5两,到光绪时,已达50两。加上各部门的盘剥,实际每年需向朝廷缴纳白银120两至200两,此外还要向顺天府缴纳20两至100两。

按规定,下等户免税,但到清末时,不交钱就不能开张,开张费多达30两至40两,由巡警厅收取,美其名曰“门面税”,其实根本不入税收机关。

商人压力大,只能向消费者转嫁风险,导致消费被抑制,影响了商业的进步,最终落入了“高平衡陷阱”,表面上看,市场很繁荣,但商家缺资本,消费者无购买力,政府的税收也不高。清代工商业税收只占政府全部收入的10%,相比于宋代顶峰时期的70%,毫无疑问是大大退步了。而商业被抑制,城市人口也相应减少,清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左右,远达不到宋代40%的水平。

在清代的稳定时期,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费并不多,统治者的想法是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然而,商业被抑制,则社会分工落后,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导致政府用度艰难,难以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最终,不得不放松管理,让各部门自己想办法,导致苛捐杂税遍地,农民苦不堪言。小农经济本身又很脆弱,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只有走向破产的边缘。

老北京的买卖交税多还有一大副作用,即抑制了本地人的创业冲动,由于缺乏资本,他们宁可走街串巷,也不愿冒险投资,寻求更大发展,所以老北京著名的商铺多是外地人开的,他们多是在本地积累了一定资本,较容易适应老北京“高门槛”的商业环境。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税务志》

来源:北京晨报  实习编辑:金文钰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