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
《三枪拍案惊奇》海报
中国日报网消息:采访张伟平的时候,他刚刚看了《2012》和《阿凡达》,说起自己的电影,眼里有了悲壮。眼光越过《三枪》,思绪跳过过猛的批评、误解,最后聚焦在保卫国产电影的话题里。
张伟平
生于山东,长于沈阳,居于北京。现为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
早年在北京药剂学院药剂专业学习,后在北京普仁医院任药剂师。1989年开始从商,涉足房地产、航空食品及药品代理等行业。
1996年跻身电影圈,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有话好好说》。
1998年投资张艺谋拍摄《一个都不能少》,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99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000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幸福时光》。
2002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创下2.5亿的全国票房,开创国产亿元大片新纪元。
2003年投资张艺谋拍摄《十面埋伏》,首创暑期档票房过亿纪录。
2004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
2006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第一次让中国电影实现全球同步上映。全国票房2.7亿。
2009年投资张艺谋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
自《有话好好说》第一次与张艺谋携手,“双张组合”实现了长达13年的一对一合作。几乎是专门为张艺谋创立的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与王中军、王中磊的“华谊兄弟”,董平的“保利华亿”成为中国民营电影的鼎立三足。
我们一起过年。往年,看的是冯小刚的贺岁喜剧,今年是张艺谋为大家端上来一盘冒着新鲜气儿的饺子。口味上不管是咸了还是淡了,偏北方还是重南方,我们都要感谢他为这桌年饭奉献出的这道风味特殊的饭景。
为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需要的电影,二人转的小沈阳、当红的孙红雷、无厘头的闫妮,捏合在一块,包一顿什么口味的饺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顿饺子不是陈凯歌的,也不是冯小刚的,而是张艺谋的,他们用市场化的方式做了一个也许不让所有人满意,但让所有人期待的《三枪》。我们也许期许以往风格的张艺谋今天能重来,但是,观众给张艺谋原有的定位,让张艺谋自己勇敢地推翻了。《三枪》是他改变得来的。
各种热议风起云涌。赞扬不多 票房超两亿——《三枪》打响了还是打哑了?采访张伟平的时候,他刚刚看了《2012》和《阿凡达》,说起自己的电影,眼里有了悲壮。眼光越过《三枪》,思绪跳过过猛的批评、误解,甚至无端的漫骂,最后聚焦在保卫国产电影的话题里。“艺术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众口难调本身就是电影的特色。电影的功能到底在哪里?不必要无休止地讨论下去。我认为,还是要多鼓励娱乐商业电影,否则的话,年轻观众会迅速失去兴趣。我们从来没想过拿《三枪》做什么艺术探索,也从来没想过里面什么伟大价值观、深邃思想,导演也不需要扬名立万。因为是贺岁档,希望配合大家一个过年的气氛,希望大家以平常心来看待。”总结《三枪》,张伟平异常平静。
要掀起国产电影保卫战。张伟平大声倡议。《阿凡达》再好,也是外国人的,外国电影不能在我们中国电影餐桌上当主菜,它最多就是个作料。我们要用小米加步枪保卫这块阵地,我们要拍老百姓喜欢的、能够理解的电影,国产影片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发展和壮大,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否则我们根本就无法抗衡好莱坞。张伟平语调里不无忧虑。他说,小米加步枪有小米加步枪的打法,有小米加步枪的战场,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模仿,而是创新、尝试和探索。
《三枪》探索的是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当时其实拍摄《三枪》最主要的初衷就是希望探索一下中国电影市场是不是还有更大的娱乐空间。想通过《三枪》的努力扩大中国电影稳定的观影群体外一个新的观众群,这个力量应该不容小觑。《三枪》故事有科恩兄弟的影子,但其内核是建立在本土观众的趣味和要求之上的。这样的尝试本身可能像当年的《英雄》一样未必尽如人意,但是影片用相对非常通俗的方式去开发发现更广阔的市场带来尝试和经验。
记者:《三枪》轻取三亿,直奔四亿,现在看来这只是个传说了,当初您的目标背后,对市场的估计是什么?有哪些支点?
张伟平:当时我请了院线的经理看片,全国院线的经理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预估《三枪》3个亿,当时电影如果不是这种互相残杀,像这次四部片子《三枪》、《十月围城》、《刺陵》和《风云2》,作为四部影片的投资方,这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前面有《2012》,后面有《阿凡达》,前后全部是美国兵,把“国共”给挤到中间了,《三枪》在12月11日上映的,我13日去上海,在上海还看到很多上海的影城在放《2012》,你想中间四部国产片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最后变成自相残杀,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好在这次《三枪》因为投资不大,在这四部影片中《三枪》是投资最小的,所以我们的损失也是最小的。这种自相残杀的结果,就是投资方连本都收不回来,但是这是国产片,本来我们国产片就艰难,本来我们的投资就捉襟见肘,本来我们现在市场的现状在好莱坞大片的压迫下,就举步维艰了,我们再自相残杀,中国电影还有希望吗?直接把这个市场让给好莱坞就完了,跟台湾和香港一样,你建再多的影院、你增加再多的银幕有什么用?就像《阿凡达》似的,也不会6天2亿8。
记者:传说背后有辛苦,也有悲壮,特别是《三枪》和《十月围城》搁在一起,两败俱伤,从电影工业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有没有更科学更人性的方式来安排选择?
张伟平:中国电影市场要发展更需要大力培育,尤其现在面临好莱坞这种严峻的形势,我觉得政府更需要加大对国产电影,不光是国营企业,包括给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韩国那样支持国产电影,现在都被好莱坞彻底占领了。台湾当年跟好莱坞的分成比例是台湾百分之八十,好莱坞百分之二十,现在怎么样?当把台湾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以后,好莱坞现在是百分之八十、九十,台湾占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否则的话你可以不放,这就是好莱坞的营销理念。我再讲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好莱坞同样会不断地加大占领的份额和力度,那么分成比例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就需要我们所有的人有一颗合作的心,从政府方面首先你得有政府的支持,而不是相互攻击、不是相互拆台,应该是相互理解和支持,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够保护或者保卫我们现在本土仅存的这块市场。我们电影人需要这样的责任和态度。
记者:张艺谋的喜剧是一种独特的喜剧类型,《三枪》他更是完全把观众给他的定位抛开了,这里面有勇敢,有创新,今天反思来想是不是也有错位?
张伟平:我觉得现在不管张艺谋排什么题材的电影,他都会是一个争议的焦点,这是一个事实。如果把《三枪》换成一个中国其他的导演拍的一个片子,我想肯定是赞扬声多过于质疑生,但是因为它是张艺谋拍的。我觉得这也很正常,艺术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众口难调本身就是电影的特色。电影的功能到底在哪里?不必要无休止地讨论下去。《三枪》其实坦率地说是一次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或者说是探索,或者说是在创作上,我们希望进行一个新的尝试,包括剧本上的尝试,包括投资上的尝试,所以这种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伴随着这种质疑、谩骂,我们两个人现在已经习惯了。我认为,还是要多鼓励娱乐商业电影,否则的话,年轻观众会迅速失去兴趣。我从来没想过拿《三枪》做什么艺术探索,也从来没想过里面什么伟大价值观、深邃思想,张艺谋也不需要扬名立万。因为是贺岁档,希望配合大家一个过年的气氛,希望大家以平常心来看待。
记者:张艺谋的喜剧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