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表达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委婉地对别人表示不满,戏谑的味道比较强。衍生出的词还有“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等。有网友戏言,春晚舞台像一个茶几,各种节目就像摆满的杯具、餐具和洗具。手拿遥控器的你,当然有选择端起哪一个的权力。
从1983年开始,历经27年,央视春晚从当初的惊鸿一瞥变成如今的美人迟暮,从除夕夜全家人团聚的年夜饭,变成了嚼之无味的鸡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春晚如今的“杯具”?谁能打破春晚的“杯具”?
“杯具”的套路六个主持人加赵本山
遥想当年,央视春晚曾在刘晓庆最红的时候,请这个非专业人士当春晚主持人;邀请港台歌手奚秀兰、张明敏前来献唱;请美籍华裔歌手费翔跳摇摆舞;还曾设立分会场,让在北京、西安、上海三地共同上演小品《捡钱包》……带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无数惊喜。正是这些惊喜,才让观众愿意在每年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看央视春晚带来的“意想不到”。
如今央视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春晚的惊喜却越来越少,一成不变的模式成了央视春晚最大的“杯具”。在倪萍和赵忠祥主持的漫长时代结束后,进入了董卿、朱军带队的六人行时代,之前主持人还会客串小品,虎年的春晚连这个惊喜期待也扼杀在了摇篮里。
赵本山的小品多年来都在最好的时段,用东北方言“独霸”除夕荧屏,如今本山大叔身体欠佳,可众多“小本山”已经站了起来,去年捧红的小沈阳今年单飞,今年赵本山带着田娃和刘小光上春晚。就算本山大叔以后不上央视春晚,但“赵家军”的搞笑模式还将延续下去。
记者昨日采访春晚主持人“前辈”赵忠祥,想请他谈谈对目前春晚的看法。他委婉地表示:“央视春晚,我们圈里主持人不应该去说。”
“杯具”的内容“老脸”多年不变
前些年,网友已经开帖总结“春晚最常见的几张面孔”,如果那时春晚导演组意识到春晚内容老套问题的严重性,那就不会有今年网友评出的“春晚最不想看的面孔”。
在网友“春晚最不想见到的面孔”中,从赵本山、黄宏到蔡明、巩汉林等春晚常客全都在内。赵本山高居头名,理由是“本山老矣”,该到幕后当老板,别自己出马了。第二名郭达则是因为搞笑手段太落后而当选,网友说他的表演几乎如出一辙,只会跺脚、拍自己的光脑门、转圈圈。第三名是巩汉林,自从没有搭档赵丽蓉,巩汉林似乎就难以找到突破口。紧随其后的是蔡明,其他人上榜都是因为审美疲劳,蔡明上榜却是因为造型太过百变,让观众觉得太雷了。二十几年的除夕都对着这些老面孔,谁能说不是一个“杯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春晚“全勤兵”郭达也是一肚子苦水,“其实我们也想除夕的时候能回家和家人吃个团圆饭,但导演组叫你,春晚需要你你能不去吗!”
“杯具”的奢侈广告收入上亿元
这两年关于是否应该取消央视春晚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尽管屡受诟病,但央视春晚从未动摇过办春晚的决心。除了要为那几亿老观众负责之外,每年春晚巨额的广告收入,谁会舍得放弃呢?
春晚的广告包括硬广告和软广告。硬广告是每年央视春晚广告收入的重点,包括节目开播前的广告和主持人念电报恭贺新春的商家。而软广告则将产品都植入节目中,因此你可以看到小品演员拎着各色商品登台。还有一种软广告,是请广告商坐在观众席前排给出镜机会。
记者了解到,2002年春晚为央视带来2亿元广告收入,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直逼5亿元。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央视仅仅凭借春晚就有可能收入超5亿,抵得上一个中型企业的全年收入了!
网络春晚不要“杯具”
在央视春晚慢慢成为“杯具”的时候,网络春晚悄然兴起,网络背后奇人众多,在带给央视春晚冲击的同时,能否也带来创意,变“杯具”为“洗具”?
舞台剧串联节目
去年第一次吃螃蟹的老孟办网络春晚,被冠以“山寨春晚”的名头。今年老孟拿到文化部门的批文,可以大张旗鼓办春晚了。
记者昨日采访老孟,他表示今年的网络春晚依然坚持“草根”:“节目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还是网友自发的原创性演出。我们没有主持人,会用舞台剧的形式把所有节目串起来。”而老孟的团队还有一个创意,“和观众互动这一块,我们正在想能不能网友一点鼠标,就能通过网络和视频进入直播现场,给大家拜年。这该比央视的电报拜年好玩,我们还不要钱。”
“贾君鹏”被设计成节目
北京卫视和新浪网联合举办的2010年网络互动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还是以电视为主要载体,但将主动权交给了网友,由网友设计节目,评选节目。网友所设计的节目包罗万象,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网游贴吧的着名帖子“贾君鹏”被网友设计成了节目,代言网游的四大美女也人气飙升。
“只有洗具,绝无杯具”
由奥一网、聚橙网联合主办的另一台网络春晚,则扬言只有“洗具”,绝无“杯具”,奥一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是在做一场现场与网络联动的春晚,纯网友策划出演。您看的不是春晚,更不是‘寂寞’,‘只有洗具,绝无杯具’。”
央视春晚“杯具”模式
对于央视春晚这道“国家级年夜饭”,很多网友说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它的模样,还总结出固定不变的几大模式,并提出自己的恶搞疑问。
模式一:开场永远是几十人跳的大型舞蹈,但没有一个舞蹈演员被记住。
网友提问:为了证明演播厅够大吗?
模式二:主持人永远六人行,春光满面、激情澎湃地给观众拜年。
网友提问:是为了比湖南卫视“快乐家族”多一个吗?
模式三:主持人必定送对联。
网友提问:主持人在展示国学功底吗?
模式四:刘芳菲和张泽群念电报。
网友提问:他们以前在邮局干过?
模式五:赵本山的节目一定出现在零点钟声前。
网友提问:赵本山的表比较准?
模式六:结尾永远是《难忘今宵》,摇臂镜头掠过所有演职人员头顶。
网友提问:难道不唱这首歌马上就忘了今宵?
跳出“杯具”重获新生
“杯具”是模式化的,“杯具”总是易碎的,正好可以打破重生。央视春晚,有最好的平台、最丰富的资源、最顶级的人才,这些先天的优厚条件,注定“杯具”可以变身“洗具”。虽然春晚年年是竞标上岗,但参加竞标的都是央视内部的“老人”,这就容易让春晚落入窠臼。按理,人们不能刻意要求央视春晚能办成啥样,因为它毕竟只是“央视春晚”。但这台晚会关注面实在是太大,成了民俗也好,成了年夜饭也好,它承载的东西一旦多起来,就会变得“沉重”。春晚要想在大时代的进步中,凝聚民之情、民之乐,获得观众的满意,怕是应让固定思维全部清零——— 为什么主持人一定要六个,还不能请港台主持人?为什么新人歌手只能在联唱中露脸?为什么主持人一定要送对联?为什么开场一定要大型舞蹈?为什么结尾非得要《难忘今宵》?这是为什么呢?
其次在于那些演员大腕们,塑造个人特色是需要的,只是如果年年玩同样的特色,它还“特”吗?为什么冯巩总要说“我想死你了”?为什么郭达总要拍脑门?为什么巩汉林总那么羸弱?为什么赵本山总演狡黠的农民?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解决了这些盘绕在网友心目中的疑问之后,春晚才能跳出“杯具”,重获新生。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