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娜的扮演者 艾卡特琳娜-谢尔巴申科
弗拉迪斯拉夫-苏利姆斯基(左)
舞台设计 迪米特里-契亚尼科夫(右)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打头阵 400人超豪华阵容全团访华
中国日报网消息:4月23日,出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合唱团及管弦乐团的全体人马,终于如愿抵京,为即将临近的演出进行宣传“预热”。由于受到冰岛火山灰的影响,航班几次延期,着实令中俄两个“大剧院”捏了一把汗,好在最终全体演职员都顺利抵京,并为这次持续12天的 “马拉松”式的访华演出做好了准备。
两座“大剧院”的艺术对话
早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为其揭幕的就是一支俄罗斯劲旅——马林斯基剧院,当时所引起的轰动仍令人记忆犹新。时隔两年,大剧院的舞台又迎来了另一座同样代表俄罗斯艺术最高成就的剧院——莫斯科大剧院。一部歌剧外加两部芭蕾,近400人阵容的全团到访,将让北京观众全面领略俄罗斯“艺术航母”的珍藏剧目。而此次莫斯科大剧院的访华演出也将成为中俄两座大剧院之间一次难得的“艺术对话”。莫斯科大剧院虽然坐落在莫斯科,但是它的俄语名字中却并没有莫斯科这座城市的名字,而是用“波修瓦”(Bolshoi)一词命名,这个词在俄语中的意思便是“大”,而莫斯科大剧院恢弘的剧场建筑、深厚的艺术积淀、丰富的保留剧目、优秀的艺术家资源也确实能够担得起这个称号。此次莫斯科大剧院以400多人的超豪华阵容访华,仅《奥涅金》就包含了歌剧团、合唱团、管弦乐团的几乎全部人马,也就是说北京的观众除了省去舟车劳顿的辛苦之外,几乎就和亲临莫斯科一样,看到每一个画面、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是全部“原装进口”。这样的演出规模,即便是在其本土的俄罗斯观众,也已经癸违5年了,因为老剧院大修,5年来莫斯科大剧院的原班人马只能以世界巡演的方式保持演出。如果不是莫斯科大剧院的“背井离乡”,国内观众恐怕也难有机会享受这一艺术飨宴。
一版最贴近柴科夫斯基的《奥涅金》
正如新版《奥涅金》的导演契尼亚科夫所言,这部歌剧可以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莫斯科歌剧”了。因为19世纪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都是在圣彼得堡完成创作的,而《奥涅金》却是在莫斯科创作、首演并且成名于世的。这部作品相对于其他俄罗斯歌剧而言,也的确具有了更加细腻、真实、贴近人性的特别之处。在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原著和俄罗斯19世纪社会现实之间,柴科夫斯基找到了一种让他激动不已的东西:“如果说什么时候,我以真挚的向往,以对主题和人物充满爱念写作过音乐,那就是《奥涅金》”。正是这种真挚和激情,才造就了《奥涅金》这部不朽经典。此次莫斯科大剧院带来的是在俄罗斯国内引发轩然大波的新版本,由俄籍新锐导演契尼亚科夫排演,这一版本最大的特点是让全部戏剧冲突都在同一空间发生,一方面这个版本被评为“大胆”,认为他改变了歌剧创作的既定模式,对传统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有评论认为,这个版本其实是最贴近柴科夫斯基精神内涵的创作,因为《奥涅金》在写作之初,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歌剧,在强调人物的平静表面下的内心冲突和命运面前的无奈与荒诞方面而言,这部作品即便放在今天都可以说是非常现代的。其实,新版也好,旧版也罢,能够在第一时间,近距离聆听“纯俄罗斯制造”的21世纪版《奥涅金》,聆听一台血统纯正的俄语歌剧,既然这个机会已经在家门口了,总之没有放过去的道理。
令人惊叹的舞台营造非同一般的气场如果说这版《奥涅金》的精彩之处更多体现在导演的处理上,那么老牌名团的大气派则在舞美上尽显无疑。记者在探班中看到,《奥涅金》的舞台设计十分独特,精致程度堪比电影大片。整个舞台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客厅,室内陈设十分逼真,随着剧情中时间的变化,门窗外的光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在窗外安装了特殊设备来营造“夜来风雨”的效果。而剧中那张颇具象征意味的巨大椭圆桌子,长6米、宽3米,是被拆分成若干部分运来的,仅组装这一张桌子,就耗费了6个工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直径3米多的超级豪华水晶吊灯更是比一张双人床还要巨大,晶莹剔透,华美至极。据工作人员介绍,即使是餐桌上摆放的餐具也全都是价值不菲的俄式“古董瓷器”,每一件款式都独一无二,很难被仿制。虽然演出24日才开始,但是俄方的舞美人员却早在19日就已抵京工作。对于一般演出而言,装台加彩排的时间两到三天已绰绰有余,然而对于此次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却十分紧张。从4月20日凌晨1点开始,莫斯科大剧院的16个集装箱就已开始陆续抵达,特别是《奥涅金》,布景道具就占去了其中的10个集装箱,比另外两个芭蕾的总和还要多,需要舞台上100余位技术人员同时工作,连“久经沙场”的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人员都惊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庞大复杂的布景安装工作,全剧的精致程度可见一斑。
据悉,在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还将有两部芭蕾舞剧《法老的女儿》和《堂吉诃德》将陆续上演。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