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片难救好莱坞票房

[ 2006-03-17 09:08 ]

 

 

 

 

 

 

 

 

 

《16个街区》海报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奥斯卡的灿烂星光渐渐暗淡,在柯达剧院出尽风头的获奖影片却未在美国的票房排行榜前列占一席之地。3月,美国各大影院被喜剧、卡通等各种不痛不痒的“肥皂电影”占据。现在可以说是2005年电影的一个“清仓季”,其间夹杂的动作片似乎正在刺激人们有些麻木的神经,不知道能否让好莱坞也振作一下,因为据最新统计,美国电影已经连续第三年收入下滑了。

由好莱坞动作明星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动作片《16个街区》3日上映,票房在一周后升至第二位,看来这位“老英雄”还有一定人缘。在片中,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警察杰克一亮相就让观众惊讶于他的老态。谢顶,面色苍白,疲惫不堪,酗酒成性,啤酒肚,拖着条伤腿……这样一位末路英雄,要护送黑人小贼埃迪到16个街区外出庭作证,证词对杰克的昔日同事———一伙腐败警察非常不利,于是一场激烈的猫鼠游戏,在以纽约中国城为背景的都市迷宫中展开。影片基本按照真实的时间拍摄,情节发生在上午8时至10时,正好是观众欣赏电影的近两小时。

《16个街区》延续好莱坞动作片的老套:老警察看似笨拙,但宝刀未老,小毛贼天生乐观,他对老警察的信任让两人消除误解,冲破种族界限,实践了片中宣扬的“人可以改变”的观念。情节固然有套路可循,两个性格有反差的“黑白”角色搭配,更是体现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动作片模式。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是典型的动作片,《16个街区》上映以来票房不错,但也遭到很多影评人刻薄的评价。有人说:“真是易忘,边看边忘。”还有人说:“想制造垃圾,就要有娱乐性,想玩艺术就要玩好,别弄得两不靠。”甚至有人对影片在“9·11”事件数年后大胆揭露纽约警察的腐败感到不安,担心导演如果去纽约会因停车不当被警察开罚单。动作片拍到这个份上,想像力和独创性日渐欠缺,模式化却越发明显,布鲁斯·威利斯、哈里森·福特这些老一代动作明星正在成为明日黄花,而动作片也逐渐被近亲魔幻片挤出市场。

随着近三年美国票房收入的持续下降,好莱坞的制片商也捂紧了腰包,不再盲目投资“大片”,增加风险系数。为了讨好更多人群,好莱坞商业电影正在打破“类型片”的界限,出现了一种类似时装界“混搭”的潮流。如熔动作、爱情、喜剧于一炉的《史密斯夫妇》,取材经典既怀旧又惊险的《金刚》,既吸引儿童又迎合家长的《纳尼亚传奇》;仰仗昔日盛名继续“发挥余热”的《星战前传》……

类型片界限模糊,艺术片难领风骚,好莱坞能否靠“混搭”走出低谷,还要看各路明星如何表现。(作者:黄小邪  来源:《环球时报》 )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