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贞观
环球在线消息:左贞观,俄罗斯唯一的华裔“功勋艺术家”,俄罗斯爱乐乐团的创办者和团长。“音乐就像空气一样,是我所必需的东西。”左贞观创作了大量管弦乐、室内乐、音乐剧、芭蕾舞音乐、儿童音乐、电影音乐和俄罗斯民族器乐作品。去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命令,授予他俄罗斯联邦最高荣誉“友谊勋章”。
13岁时成为家庭支柱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左贞观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他的一生也如《命运交响曲》一样跌宕起伏。
左贞观1945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中俄混血儿。1958年,他父亲被划为右派,判刑10年,当时他只有13岁。从此,左贞观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由于在上海时曾学习过大提琴,左家兄妹4人随母亲移居到前苏联后,学习音乐成了左贞观最大的心愿。他曾在伊尔库茨克的音乐中专学习大提琴,又曾就读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的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
远离父亲、远离故乡的生活是艰辛的。语言不通使他无法和老师交流,这让他在学习上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即便如此,左贞观还要抽出时间到饭店弹琴,去婚礼上演奏,赚取微薄的收入帮助母亲贴补家用。
看见国徽,他泪流满面
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来自中国的信息被全面封锁。这段岁月令左贞观对中国的感情更加刻骨铭心。那时任何与中国相关的东西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甚至罐头上的中文商标也被他小心翼翼撕下来收藏,视若珍宝。
“当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缓缓驶入伊尔库茨克火车站时,我看到了火车头上闪闪发光的中国国徽和中国列车员,我和弟弟都激动地哭了。我跑到一位列车员面前,想和他说点什么。但十几年没说汉语了,情急中我竟只问了一句:‘北京的天气好不好。’今天回忆起当年在火车站的情景,我还是激动不已。”
中苏关系紧张也使左贞观的音乐创作道路布满了阴云。1978年毕业后,左贞观成为了前苏联作曲家协会会员。此时他正
处在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作品兼容了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现代作曲技巧,颇受前苏联音乐界好评。但由于他的出身,他的很多作品都遭到禁演。
音乐里的中国元素
中苏关系解冻以后,左贞观迎来了他音乐创作的春天。1987年,莫斯科作曲家协会在著名的圆柱大厅为他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作品音乐会。他别具一格的音乐震撼了俄罗斯乐坛,掌声和鲜花将他淹没了。也是在那天,他与分别了近30年的父亲团聚。对于左贞观来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
左贞观说:“我的根在中国,所以我的音乐是中国的,但我所学的作曲技巧是俄罗斯的,所以我的作品让俄罗斯人感觉既新奇又似曾相识,很有意思。”他的作品在俄各大城市巡演,并屡次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
浓厚的中国情结是他灵感的来源。去年他创作了几个与云南有关的音乐作品,包括《小河淌水》、《大观楼长联》等,中国传统乐器的运用使这些作品中西合璧。俄罗斯音乐界人士评价说,这些曲子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组建爱乐乐团
1992年,左贞观创建了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这个乐团吸收了80名俄罗斯最优秀的音乐家,在俄罗斯举行过多场音乐会,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等中国乐曲,还同许多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合作灌制了大量唱片。莫斯科的音乐家们把左贞观的俄罗斯爱乐乐团称作“中国乐团”。他对这个称呼感到很自豪。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爱乐乐团应邀参加香港回归庆典。再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左贞观比当年在伊尔库茨克火车站更为激动。他回忆道:“我觉得心脏病好像都要发作了,很久无法平静下来。”虽然在中国出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可祖国30年的巨变,使他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此后,左贞观随俄罗斯爱乐乐团多次到华演出,主要演奏俄罗斯音乐。而在俄罗斯,左贞观则努力宣传和弘扬中国音乐。“俄罗斯人非常喜欢中国音乐,音乐使他们更了解中国。”他还将中国音乐作品发给俄音乐学校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演奏中了解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然后在中国国庆日同他们一起演出。这项活动颇受孩子们的喜爱。
每年四五月份为中国留学生举办音乐会
左贞观在学习阶段,导师给了他很多演出的机会,这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左贞观深知上台表演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俄罗斯是音乐家的摇篮,有一大批中国学生在此深造,每年四五月份,左贞观都会自己出资租一个音乐厅,为他们举行“莫斯科之春音乐会”。他让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聚到一起,既演奏中国作品,也演奏西洋作品。这既能让俄罗斯人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也可以展示这些中国学生的专业技巧,一举两得。(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