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莫扎特相通

[ 2006-04-06 09:27 ]

 

环球在线消息:近读某大人物的音乐札记,颇不以为然。文中几乎看不到作者自己对古典音乐独到的鉴赏、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给读者多少启发和帮助。而最明显的感觉,则是作者与那些古典大师之间缺少一种心灵的相通,在作者那里,这些伟大人物及他们的作品,不过是闲下来用以把玩并炫耀自己的东西。而对古典的欣赏,则恰恰需要欣赏者与那些音乐大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灵沟通,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理解大师们的心,这样才能真正被他们的音乐打动,才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到作品的力量,从而更能体验音乐的美感。

不过,与古典音乐大师建立起心灵沟通有时候并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功利是非、躁动不安的社会,古典显得离人们愈来愈远。浮躁的人们也希冀寻求一种宁静和真实,却无法摆脱功利,也不愿付出努力。所以欣赏古典,既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功利、欲望的侵扰,也是达到这个要求的有效途径,而莫扎特的音乐,对于追求内心的宁静的真实,更是一剂良药,亚里士多德说:“各种非理性的情欲,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十多年前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1786年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破旧木屋里,一位给伯爵夫人做了一辈子饭的厨师———此时已是双目失明,屋外风雪交加,盲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在忏悔一生所犯的过错之后,老人惟一的愿望是能够看到早已故去的恋人出现在早春的苹果树下。马上,他又嘲笑自己:这怎么可能?一个盲人怎么会重新看见?时光怎么可能倒流?早已故去的恋人怎么会复活?盲老人的自言自语被一个年轻人听见,他走进老人的小木屋,大声对老人说:我可以帮你做到!年轻人端坐在小木屋里那架破钢琴旁,为老人即兴弹奏了一支曲子,这支曲子是那样神奇,在乐曲中,老人仿佛真的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恋人出现在苹果树下。就在这美好的瞬间,老人幸福地合上了双眼,在这一瞬间,老人的美好情感与这支曲子化作了永恒。这个年轻人就是莫扎特。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深深打动着我,给我许多遐想,让我一直用心去追索、领悟莫扎特。通过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人物,慢慢地我发现,古典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人格,是一种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态度。因而欣赏古典,也体现着欣赏者的文化参与、性情的涵养和精神的响应。此时,我感觉与莫扎特,心是相通的。

之后,听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演奏好莫扎特:儿童和保有真心的老人。听到这话,我沉思良久,感觉说这话的人,是莫扎特真正的知音。莫扎特的音乐纤尘不染、真挚纯净,是把宁静中的快乐奉献给听众。因而演奏莫扎特,如果是俗事挂心、追名逐利,就不可能表达出莫扎特音乐的热情、真诚、纯净和快乐。只有那些心未被世俗污染的人才能演奏好他的作品,而儿童则是人最真实、最纯洁、最善良、最热情的时期,老人中,许多也是曾经沧海之后,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甚至放下万缘、空掉所有、反璞归真。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充满痛苦、悲哀,但他把痛苦藏起来,把快乐带给人们;把悲哀藏起来,把微笑表现在人们面前。苦难中的莫扎特,更理解生命的意义。快乐和美好,是他对生命的理解,也是他内心的期待和向往。哲学家说,真正的幸福,是痛苦过后精神的自由,苦难中的莫扎特,他的心却是自由的、快乐的,因为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也是幸福的。(请本文作者携有效证件到太和电子城4楼A区7号森海塞尔体验中心领取MX400耳机一副。www.tiangeaudio.com)

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本报特开辟专栏征集广大乐迷朋友的心灵文字,如果您听过莫扎特的音乐,喜欢莫扎特的音乐,请您将您的感受与我们一同分享。(记者:徐志刚 来源:燕赵都市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