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生命中的忧伤

[ 2006-04-06 16:02 ]

 

环球在线消息:人的一生始终处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堕落之间,但是总会有些铭刻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是美好的,总会有些瞬间会触动内心深处的忧伤。  

开篇:暧昧的灯光,糜乱的音乐,一片昏黄中各种欲望在纠缠着。一个不算高大,不算英俊的男人用看似严肃的态度向一个陌生的女孩表白,就像所有最老套的搭讪一样拙劣的技法。导演用区区几个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浮躁,虚幻,混乱,用感官代替理性的环境。它让我们感受到《香港有个好莱坞》、《榴莲飘飘》等一些新生代港台年轻导演的作品中的某些气息。乍看起来,《伊莎贝拉》似乎仅仅是一部针对边缘人物,批判社会,突出叛逆性的个性化影片。但是随着一幅幅画面展开,随着葡萄牙风格的音乐蜿蜒开来,我们会发现,《伊莎贝拉》其实在说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于美好的理想,关于生命中的迷茫,关于犯错和改错等等,最平实的情感故事。  

影片有三条叙事线:最明显的一条是杜汶泽饰演的司警马振成和梁洛施饰演的17岁女孩张碧欣相识到相依为命的故事。另一条比较隐晦的是马振成和张碧欣母亲年少时相恋、然后分开的故事,最为隐蔽同时也揭示整个时代背景的叙事线是在1999年澳门回归前,以马振成上司为代表的一群澳门司警与黑社会勾结,贩卖走私物品的案件。这三条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饱含亲情、爱情,同时在情感的感召下,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尤其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历史大环境的加入,让一个普通平实的小人物的故事中凸现了跌荡起伏的时代烙印。  

这三条叙事线在影像表达上也各有不同:  第一条明线--马振成与张碧欣的故事--是整部影片的主体,一个矮个子,有肚腩,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沾花惹草,横向街道的司警,与一个不满十八岁,经常旷课,出入各种歌舞厅酒吧的女孩,发生了介乎情人与父女之间的关系。从题材上说完全具有猎奇、低俗的特质。但是导演用画面,音乐,给这样一个边缘化的故事赋予了美好的外套。  随着马振成和张碧欣两人关系渐渐的深入,互相依赖的程度加强,在画面处理上也从早期的迷乱,摇晃,渐渐向明亮,朦胧,营造浪漫气氛发展。尤其是越来越舒缓,轻快的音乐,高速镜头的运用,表现了一种超越年龄,超越亲情和爱情,超越道德的纯洁和美好。这部分主要以具有葡萄牙风格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者一些女声吟唱为主。  

第二条暗线--张碧欣的母亲伊莎贝拉回忆与马振成的初恋。这也是一条情感的暗线,故事在伊莎贝拉的独白中慢慢展开,只要涉及到伊莎贝拉的情节,导演都有意把画面做旧,仿佛泛黄的照片一样透出岁月的温暖与感伤。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个靠在楼梯尽头的墙角边的穿着校服的女孩的身影。她既代表了17岁的伊莎贝拉,也代表了17岁的张碧欣,更代表了在马振成不断逃避责任,不断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犯错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这条线索中的场景一般都发生在铺着红砖,两边也是红砖砌成墙壁的街道上,发生在带有阳光味道的古老的葡式风格的建筑里。透出暖意的色调里一草一木都弥漫着回忆。  

伊莎贝拉与马振成的关系实际上是所有情感的基础,它与明线中张碧欣与马振成关系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从张碧欣的那条小狗开始,父女之间对伊莎贝拉的共同怀念,让他们从陌生人渐渐相依为命,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的温暖。  

第三条暗线--澳门司警中暴露出的丑闻。片中有六七处地方完全用字幕,按时间顺序似乎讲述了与情节无关的一件司法机构的丑闻。在影像方面,也只是零零碎碎表现马振成和几个不像朋友也不像同事的人非常隐晦的交流,直到影片的后半部分,马振成才亲口说出这件事与自己的关系,这是在联系以前所有的细节,观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两条暗线恰恰表现了一个男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支点--爱情和事业。  

如果说伊莎贝拉是爱情留给马振成的美丽标本,那么司警的工作曾经是马振成对自我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不断的逃避,不断地被欲望控制,使得马振成离开了代表理想的伊莎贝拉,与无数个女人仅仅存在肉体关系,同时也背离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沦为一个披着司警外衣的盗贼。  

张碧欣的出现是对马振成的救赎,她重新带回了马振成对伊莎贝拉的回忆,带来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活力,也让马振成敢于重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承担责任。正如张碧欣最后说的:我的男人去坐牢了,知道为什么吗?他是为了我。或许导演想表达的正是情感力量的伟大。它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赋予一个人无比的勇气。也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重生。  

影片另一大特色就是对节奏和情绪的把握,这种把握通过细节来实现。比如导演对镜子的大量运用,让我们想到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同时导演使用了大量静止镜头,特写镜头关注人物的表情,配合优美的音乐完成了非常有张力的情绪的塑造。就像是国画中的留白,有时候沉默或者没有表情,反而能给观众带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生命中有很多时候不是语言能说清楚的,无言处,是另一种意韵。比如最后马振成决定去接受法律的裁决时,对着镜子缓缓地挂着胡子,马振成在张碧欣背后留下的两行泪痕。那种内心深处的坚定,以及不曾流露出的软弱,用简简单单的两个镜头得到了最好的表现出来。  

《伊莎贝拉》在看似边缘化,看似叛逆的表面下,是对传统情感的一种回归。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温暖以后长久的寂寞,都会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救赎。一声声"伊莎贝拉"穿透了漫长的岁月,来到身边,带来霎那间的忧伤足够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改变未来。(来源:新浪娱乐 唐静婷/文)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