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灵感来自油画名作

[ 2006-04-13 10:34 ]

 


萨缪尔.贝克特

环球在线消息:今天是伟大的现代剧作家、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百年诞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特别推出了《贝克特的肖像》一书作为纪念。该书由贝克特戏剧的专职摄影师约翰.海恩斯和贝克特的传记作者、至交詹姆斯.诺尔森共同编撰完成。在书中,诺尔森披露了贝克特的戏剧曾多处借鉴绘画大师的油画作品,其代表作《等待戈多》就是一例。

把画家名字写入导演札记

作为贝克特的生前挚友,詹姆斯.诺尔森认为,贝克特对艺术的最大兴趣莫过于现代绘画艺术,而他对戏剧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从油画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视觉艺术的灵感,并塑造出具有鲜明现代形式的戏剧形象。

贝克特生前曾对戏剧学者卢比.科恩提及,卡斯帕?戴维?斐德里克的绘画作品《男女共赏月》就是《等待戈多》的灵感来源。这幅画是他于1937年前往德国研习艺术时看到的,后来成为他执导《等待戈多》时的一个指导思想,他想象中的最后场景应该是这样的:两位流浪汉,站在一棵光秃秃的树旁,明朗的夜空照出了他们的轮廓。贝克特甚至把斐德里克的名字写在了导演札记上,相对的一页则是他对明月当空的这个场景所作的分析。但贝克特并没有把画照搬进他的戏剧:在画中面向月亮的两人,在《等待戈多》中则成了弗拉季米尔先转过身来,接着爱斯特拉冈才转过身来,共同面对冉冉升起的月亮,陷入沉思。

曾想谋职美术助理

在该剧中另有两个布景,贝克特借鉴了荷兰画家老勃鲁格尔的作品。其中一幅是《盲人摸象的故事》,贝克特在《等待戈多》的第2幕中对这幅画进行了再创作:幸运儿走在前面,波卓紧随其后,一前一后,波卓与原画中倒地的那个人物颇为相似。而《等待戈多》中所有人物倒地,四脚朝天仰望天空的情景,则与老勃鲁格尔的另一幅作品《可凯恩的土地》非常相似。

诺尔森在文中指出,贝克特对绘画作品的狂热,对大师名画了解的深度和广度,此前一直都是鲜为人知的:每到一个大城镇,贝克特首先就是要参观那些藏有重要画作的美术馆和教堂;20世纪30年代,稿酬不足以养家糊口之际,贝克特甚至还曾下定决心,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他觉得最好、最切实可行的,居然是在伦敦国家美术馆谋一份助理馆员的工作。

链接

戏剧巨匠的奇趣生活

1、自称“苹果核里的虫子”

与钱钟书自称为“能下蛋的母鸡”异曲同工,贝克特曾把自己描述成“苹果核里的虫子”——不懂得整个苹果从外面看起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2、应对有度的“奇妙电话”

成名之后,尤其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种种压力和烦恼接踵而至。为了应对这些烦恼和压力,贝克特总是突发奇想。比如,在他七八十岁的时候,他只会在上午11到12点之间接听电话。他还买了一部特制的电话,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开关,开关一旦关上,就什么电话都打不进来了。

3、“贝克特先生去乡下了”

贝克特还与秘书约定了一系列的程式化用语来回信:“贝克特先生从来不接受采访”;“贝克特先生谢绝审阅关于他的作品的论文和手稿”;“贝克特先生去乡下了”。

4、20年棋龄的国际象棋棋手

国际象棋是贝克特这辈子最着迷的业余爱好。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国际象棋的影子。国际象棋大师卡帕布兰卡和阿勒金都是贝克特的偶像。 (记者 干琛艳  来源: 新闻午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