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央视播出第一部金庸武侠剧《笑傲江湖》开始,每当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央视版”金庸武侠剧播出时,地方台就会同期或先期、后期上映香港无线版的同名剧,形成打擂台局面。此次也不例外,央视黄晓明版《神雕侠侣》在地方有线电视台亮相,地方卫视台则开始播刘德华版、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可以预见的是一番争论、品评、比较又将到来。
事实上央视版金庸武侠剧无论怎么改进,都是众口难调。令创作者奇怪的是内地拍摄的武侠剧无论景色怎么优美、服装怎么精致、化妆怎么新奇,演员怎么卖力,观众还是偏爱香港无线电视剧的简洁对白、快节奏、粗糙造型甚至假景致。其实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维惯式和“先入为主”的审美定律。
80年代金庸小说传进内地风靡全国,同时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的金庸剧开始在内地火爆,那时内地还没有所谓的“武侠剧”,更没有多少好看的电视剧。黄日华版的郭靖、翁美玲版的黄蓉、刘德华版的杨过、梁朝伟版的韦小宝成为至今人们心中难以颠覆的形象。时隔20年,张纪中开始重拍《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引起的质疑声多数还是来源于无法容忍当年的“经典”形象被取代。
但是很少有人考虑为什么会有一代又一代的郭靖、黄蓉、杨过供人品评。按理说金庸开创的武侠世界已经有梁羽生、古龙和其他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加以完善;甚至说金庸开创的武侠世界也不正确,因为往前可以追溯到《三侠五义》、《卧虎藏龙》等,但无论之前或之后的武侠小说被搬上荧屏的都没有金庸小说多。
金庸不是武侠小说最多产的一个,却是武侠剧改编最多的一个。这恰恰说明了当下武侠剧生产面临的困境:依靠小说改编的武侠剧依然是支撑武侠剧市场的主流;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剧又是主流中的主流。其他作家的作品无法给收视率提供保证;而依靠当下创作的剧本去投拍的武侠剧,则承担着更大的市场风险。
现在武侠剧过多过滥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已成为事实。因此,金庸剧的火爆恰恰是因为没有好剧本,是没有值得推敲的好剧本。因此,荧屏上金庸小说人物经不同演员演绎的不同形象还是轮番上演,并且捧红了一代又一代明星。骂也罢,夸也罢,电视剧的收视率还是一路高涨。人们看金庸剧,已经不是看剧情,而是看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现在的金庸小说和四大名著、红色经典一样,读者已经不允许随意创造。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曾评价说:“一种文学作品,能够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仍然茂盛不衰,电视剧改编得那样差,还有那么多人来看,这说明什么?当然我们说电视剧制作太差,但不应完全归罪于电视剧制作者,因为小说太好了,凡世界上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越优秀,越难改编,因为它很难转化成另外一种艺术样式。”
这从一方面抬举了金庸小说的成就,也从另一方面为电视剧制作者找到了借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小龙女。”但是电视剧制作者却很少想过跳出金庸小说的架构去开辟新的武侠世界。于是只有看到各个年代的金庸剧在电视荧屏上自己跟自己斗法,自己跟自己打架。
试问:金庸武侠剧能永远笑傲江湖吗?很难想象有一天人们连金庸剧也看累了,连争论评价的兴趣也没了,武侠剧的出路在哪里?这也是中国其它电视剧所面临的问题。写好剧本,出精品,是每个电视剧制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尽管江湖凶险,但只要敢闯就能闯出新天地,而现在恰恰缺乏跳出金庸剧闯出新天地的气魄和能力。(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