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0个国家的100多名外籍演员 每天在广州上演世界级马戏表演 形成一个年收入过亿元的产业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半个月前,57岁的俄罗斯人卓尔金带着9只大棕熊从俄罗斯赶到了广州。卓尔金一家人和9只大棕熊成为了长隆国际大马戏在全球范围内“采购”的最新成员,这个世界一流的驯熊世家将按照长隆的整体创意,给广州观众带来一个新的“熊的故事”。
目前,被长隆国际大马戏“采购”的表演团队来自世界10个国家,共有100多名外籍演员,还有数百只可爱的动物。一条巨大的马戏产业链条由广州发起,伸向了世界各地。
2月6日,是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独立经营一周年,也是长隆马戏的第四个版本《森林密码》诞生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长隆国际大马戏已在广州演出了400场,观众超百万人次。人们传统印象中只是小打小闹的马戏在广州成了一个年收入过亿元的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对广州这样一个整体演艺市场不太好的城市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最近几年,现代马戏在国内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除广州以外,上海、北京已有或者准备上马大型现代马戏项目。每天上演的马戏大餐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外来的马戏为何会在广州焕发出生机?现代马戏和传统马戏有何区别?这一切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一个谜。
主要演员月收入不低于1万元
卓尔金身材高大,嘴唇上的大胡子和圆圆的肚子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他。这次,卓尔金带着家人和9只大棕熊赶到广州,是因为他接到了来自广州长隆大马戏的“订单”。
有了这份“订单”不仅意味着卓尔金在广州有了一个长期的工作机会,而且意味着工资收入、熊的食物和运熊的费用都有了着落。“这次来广州的全部费用都是长隆出的。”卓尔金说。
和卓尔金一样,来到广州淘金的世界一流马戏演员还有很多。24岁的谢里来自哈萨克斯坦,他有一个绝活,就是能从飞奔着的马的肚子下钻过去。去年,谢里来到了广州,继续着他的马上传奇。作为马术团队里年轻的一员,谢里一个月的收入至少有6000元。对于这个收入,谢里用夹生的中文说,“马马虎虎,但肯定比在国内强。”
“这些外籍演员在广州拿的工资绝对是国际水平的。按照通行的规则,收入都是一次性给到每个表演团队所属表演公司的账户,再由他们自行分配,具体每个演员能拿到多少钱,我们也不太清楚。但一些主要演员的月收入应该不会低于1万元,领队会拿得更多些。”长隆工作人员李先生说,“不少演员是刚刚在世界顶级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表演完后就匆匆赶到了中国。”
产业链从广州延伸到世界
世界级的马戏演员纷纷来到广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一条巨大的马戏产业链从广州延伸到了世界。长隆的国际大马戏从2000年底开始诞生,一年前长隆马戏的第四个版本《森林密码》开始对外演出,这条产业链不断升级。
“我们位于这个产业链条的最高端,整个马戏表演的创意是中国的,然后我们根据这些创意到全世界‘采购’演员和节目。这与其他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完全相反。”长隆集团的营销总监熊晓杰说。
长隆的这个创意指的就是国际大马戏《森林密码》。具体实现这个创意的人是长隆艺术团团长李驰,来广州工作之前他曾是河北艺术学院的副院长。
“当时公司总裁给了我一个符号,就是热带雨林。还让我专门去了一趟泰国普吉岛,看一台舞台剧《幻多奇》找感觉。后来,我们就想到要把演出的界限打破,加入娱乐和艺术的东西,同时要把岭南文化作为一个根基。这就形成了《森林密码》,欢乐、爱、和谐是它的主题。”李驰说。
创意是打造马戏产业链的第一步。形成了这个创意后的第二步,就是找节目和演员了,“根据我们的创意,提出订单,让集团到世界各地去‘采购’一些最优秀的节目和演员,主要是和世界知名的演出公司签约。”李驰说。
目前,通过这种方式来到长隆的世界一级的马戏演员共有100多名,分别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泰国、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古巴等10个国家。
现在长隆的演员中,时间最长的是来自泰国的驯猴演员阿栋,他在广州已经呆了6年。而一般情况下,外国演员们工作两三年就会走。“每个演出项目的人员并不是固定的,会定期轮换。走或留,都听从各自演出公司的安排。”熊晓杰介绍说。
成为年收入过亿元大产业
长隆国际大马戏的表演场大得惊人,这个投入近亿元打造成的马戏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就可容纳8000人同时观看演出。
一份庞大的统计数据就在这个表演场上诞生:一年内长隆国际大马戏演出了400场,每天至少上演一场。淡季平均每场观众为2000人,旺季每天近万人。按照每张门票120元、每天平均3000人来计算,年收入过亿元。人们传统印象中小打小闹的马戏表演已经在广州形成了一个大产业。
“这套马戏的成本很高,一年用于外国演员的工资开支、住宿费用、来回的差旅费,以及喂动物的费用,高达几千万元。扣除这些费用,国际大马戏表演还是赚了不少钱,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反正不是一个小数字。不想赚钱是假话,但同时我们是想得到真正的认可。”李驰说。长隆集团内部的一项财务数据也表明,一年来,长隆国际大马戏所创造的营业收入比过去夜间动物世界所有营业收入的总和还要多。
此外,作为一个综合的休闲娱乐集团,马戏团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由马戏吸引来的游客还在游乐园、野生动物园等的消费更是惊人。
看马戏回头客高达40%“我们做过一份统计,来看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马戏的观众达到了30%~4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喜欢上了我们的马戏,常常是带着孩子一家人来看。”长隆市场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马戏产业链条的第三步就是销售。在过去的一年内,长隆国际大马戏吸引了超过百万人次的观众,引导了一个消费奇迹。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每场表演需要出动人员300多人,还有400多个动物明星参与表演。相比投入巨额成本来说,目前的120元的门票价格并不贵。其次,我们和不少旅行社有合作。”
“目前,来看马戏的观众来自旅行社、团体和散客的都有,而且现在国际游客越来越多。在旺季的时候,散客所占的比例最大。”李驰说。
舶来文化能否进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
华仔是一名从小在广州长大的年轻人,月收入3000元左右。“对于我来说,拿100多元钱去看马戏,还不如拿去吃了好。不过,长隆的马戏确实蛮有趣的。”作为一种非本土的舶来文化,睇马戏能否像喝早茶、听粤剧一样,进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呢?
广州市文化局文艺处处长徐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长隆大马戏作为广州马戏现象的代表,能够达到过亿元的年收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对于广州这样一个整体演艺市场不太好的城市来说,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
徐彬说,很多在外省市受到热烈欢迎的文艺演出,到了广州都不叫座,一方面或许是这些演出不合广州人的口味,而另一方面还是与广州人的文化习惯有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人的夜生活更多地集中在饮食方面。
另外,徐彬认为目前长隆大马戏120元一张的票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还是偏高,再加上地理位置较远,所以广州本地市民去看演出的人不多也是很正常的。同时他承认,即使是属于广州本土文化的粤剧在广州的市场也相对冷清,这跟广州的外来人口较多、文化多元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传统马戏受娱乐多元化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张平淡博士说:传统的马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马戏表演的主要观众――孩子们――有更多的娱乐方式;不仅如此,大牌马戏表演明星的表演费开价较高,这也增加了马戏团的成本。”
在娱乐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长隆国际大马戏在广州的成功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也带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和奇特的文化现象。“城市运营专家”王志纲说,长隆国际大马戏的成功,是广州日益膨胀的消费力给了它上升的空间,同时高度专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长隆国际大马戏是广州全球整合、中西互补、高举高打文化的典型代表。
“我心目中《森林密码》是做给中年、青年和儿童三代人的快乐马戏。我在加拿大看过世界最有名的太阳马戏团的表演,你都不知道它表演的是马戏、歌剧还是音乐剧。这是我超越的目标。”李驰说。
国人出去演杂技 老外中国演马戏
西方马戏引进中国已达上百年 现代马戏明显不同于传统马戏
1999年,上海马戏城正式落成,并被誉为“中国马戏第一城”。2005年10月,拥有全球最大马戏表演场的长隆国际大马戏正式独立经营。2008年,一座投资数千万元的杂技马戏场将落户北京。在各大城市关注马戏业的同时,“马戏第一村”、“马戏第一县”等纷纷涌出。
西方马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中国,马戏属于中国杂技七大门类之一,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英国人菲利普?阿斯特利在1768年第一个开始为观众表演马术节目,标志着现代马戏历史的开端。1886年,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这是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
长隆现在所做的马戏与传统马戏有什么区别?身为长隆艺术团团长的李驰,曾经在河北吴桥做过杂技节开幕式的导演,也曾经在上海马戏城做过外请导演,他说,现代马戏的策划和传统马戏、杂技明显不同。首先是制作定位,以前的马戏都是自己的原材料,现在我们采购世界各地的节目。
李驰说,现代马戏要有剧情编排,这是一个趋势。而且节奏一定要快,我们不能让观众走神儿,不能让他们游离在舞台之外。以前的马戏,都是单个的节目简单地串联起来,是线状的。现在我们做的节目是网状组合的,横线竖线都可以发散出去,将观众网罗在我们的舞台之上。
中国人争相出国演出
李驰进一步解释说,东西方对于马戏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大家都希望从马戏中获得一种惊喜,一种远离生活之外的惊喜。西方人看马戏,会认为马戏场是一个场所,是一个他必须去的场所,看马戏是一种生活方式。东方人更多地想从马戏中获得一种娱乐快感,看马戏是一种消费方式。
李驰说,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杂技、马戏表演团体太多了,但大家主要都在出口原材料。那些拿金奖的节目、优秀的演员,被外国人“拿去”,制作出一台他认为有东方符号的马戏。他们面对的是本地观众,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却能看懂,因为演出的都是中国人,他们就认为那是东方的。我们现在做的,是中国创意的,是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马戏。
对于中国马戏市场的现状,李驰认为大家首先要有一种勇于承认的态度,彼此之间也要加强合作。现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大家都在争利益,在争国外的市场,都要到国外去创收。其实,低头看看,就在国内,就在脚底下,都是黄金。倒不是大家愿意放弃国内市场,只是到国外挣钱太轻松了。
对于许多街头流浪的马戏团,李驰说,大部分都是为了生计。但是,“巡回演出”对于马戏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演出形式。“3年以后,我也会把长隆的马戏拿出去巡回演出。”(何涛、李颖、胡瑛)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