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职场智慧
中国适合白手起家者生存吗

[ 2007-03-06 11:1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几条新闻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东方早报的消息说,在对上海60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中,有23.7%的职场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新一年创业。

京华时报的消息说,春节期间,一名大二学生因为没有买到车票而无法回家,就带着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在八达岭长城设摊出租,因无照经营被延庆城管罚款50元。

法制晚报的消息说,情人节那天,一对情侣手提塑料桶在街头卖鲜花,被城管查处后,情侣因此分手。

出租望远镜、卖花,看似极小的生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与比尔"盖茨写下第一行程序一样,都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开始。

中国在八十年代初兴起了第一次创业浪潮,首批个体户在夹缝中生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峰。此后,创业成为了大家追求成功的热闹途径,人们甚至感慨:中国将成为创业者的一片沃土。

然而,从我们身边随处发生的新闻去看,在中国,创业的环境还没有形成。虽然创业者们热血沸腾,但整个社会机制、管理者心态,都还没有营造起创业的氛围。不仅刚迈出第一步的年轻人,在大街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摊位,即使是“从小摊走向办公室”的创业者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比如:对企业注册登记的资本金额度等标准门槛设立标准较高,经营范围限制较严,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和许可环节较多,从申请到批准的时间较长,对运营中的企业检查等干扰较多,而且各个环节的公务员寻租行为较为盛行,结果增加了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及运营的风险和成本。

发达国家已经降低到了极限的注册资金门槛,在中国依然很高。本意是为了杜绝皮包公司,但皮包公司恰恰是许多创业者第一步必经的阶段。

以往要在日本注册一家公司,商业法律规定至少要有300万日元或者是1000万日元的资本金。日本政府为鼓励“白手起家”,在2004年开始将公司的注册最低资本金降低到1日元。在失业严重的恶劣环境中,“1日元起家”逐渐奏效,引发了空前的创业热潮。
12